阅读历史 |

第 169 章(2 / 5)

加入书签

也未必一定没做过,只要百姓眼中是这样的就行了。就像魏征也不是没夸过我阿耶,只是别人不知道而已。”

萧瑀到底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并且能举一反二:“爱风花雪月的人针砭时弊,爱歌功颂德的人口诛笔伐,以丹青闻名的人书法亦佳。”

李承乾点头:“就是这样!”

只是这样也不容易,大部分文坛名宿声名不错,并不愿意轻易打破自己的人设。

萧瑀一脸沉稳:“实在不行,下臣自己写幅字。”

“咦,萧公也擅长书法吗?”李承乾好奇。

萧瑀谦虚地说:“小有所得罢了。”

萧瑀在这方面并不张扬,能说出“小有所得”,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造诣相当自信。但李承乾没少看萧瑀的奏表,字迹的确不错,但还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萧瑀看出他的疑惑,解释道:“下臣尤擅草书。”

李承乾这才恍然:“真是没想到啊!”

谁能想到平时一本正经,甚至显得一根筋的萧瑀,擅长的居然是潇洒狂逸的草书呢

李承乾没想到,读者更想不到,这倒的确是个不错的内容。

一直没说话的欧阳询这时候笑了一声,这笑声很轻,只够李承乾和萧瑀听到,含着说不尽的嘲讽。

李承乾:……差点忘了,欧阳询虽然被称为“楷圣()”,但并不是只会楷书,事实上他擅长各种书体,除了楷书和行书外,草书也极为擅长。

在他面前说擅长草书,是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那意思了哈。

萧瑀脸皮微微发胀,睨了欧阳询一眼,反唇相讥:在下不比欧阳先生长日无事,自然没那么多时间练习书法。?()_[(()”

嘲讽欧阳询官位低,没什么事可忙。

欧阳询:“……”

李承乾:“……”

不愧是萧瑀,嘴还是那么毒。

欧阳询皮笑肉不笑:“萧相公如此口才,不让天下人见识一下实在可惜。”

李承乾眼睛一亮:“对啊!萧公这么会骂人,确实不能浪费。”

萧瑀:“……”

欧阳询差点没忍住笑,萧瑀常年板着的脸愈发像一张扑克,声音也有些发沉:“殿下是在拿下臣取乐吗?”

“萧相公可别误会了殿下!”欧阳询压下笑意,悠悠地说,“殿下最是知礼守礼的,何曾蓄意取笑过什么人?只怕是有些我们不知道的新奇法子,先听殿下把话说完再说吧。”

萧瑀看向李承乾,李承乾兴奋地点头:“是的是的,我有一个想法。”

外面的世界有一种人,专门从事评论工作,被称为评论家。评论家有很多种,严肃些的如文学评论家、时政评论家,接地气些的比如影视评论,甚至美食评论。

在评论家这个群体,毒舌并不算什么毛病,有时候还是一种天赋,读者一般也很喜欢,有时候还会嫌弃骂得不够厉害。

依李承乾看,萧瑀就很适合做个评论家,肯定很刺激!

欧阳询听了李承乾的话,思量片刻后拊掌而笑:“果然很合适,人设反差只能博一时瞩目,远不如这个细水长流。”

萧瑀也有点意动,写文章他是不怕的,况且听李承乾的意思,这评论家大可畅所欲言,而不必如他从前般瞻前顾后(?),便更对萧瑀胃口了。

但他还是有所顾虑:“那依殿下之见,下臣主要写哪个方向呢?”

“既然是《长安文化报》,自然该主攻文学评论,除了自己写文章发表见解,还可以对投来的稿件进行点评,想来不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喜欢的。其他的萧公可以自行发挥,不用拘泥于某一样。”

萧瑀捋着胡子,露出一个浅浅的笑:“下臣对时政也有些见解。”

李承乾和欧阳询:“不行!”

萧瑀:“……”

李承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对不能让萧瑀写时政评论!平时在朝上口不择言也就罢了,万一在报纸上说了什么不该说的,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板着脸道:“萧相公,你写的文章想要登报,也

() 要让底下的编辑和我或者阿耶检查过了才行(),知道吗?

萧瑀:………

*

诸事议定(),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早上,《长安文化报》第一期正式发行啦!

因为之前没有特意宣传,故而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只是百姓早上去书铺买报纸,发现旁边多了一个架子,摆着一份不一样的报纸,一问才知道是新出的《长安文化报》,感兴趣的也就买一份来看。

只是这样还不行,萧瑀还花钱在《长安日报》上打了个广告。

是的,花了钱的。

一般来说,朝廷其他部门如果要在《长安日报》上打广告或者通知什么东西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