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四章 边关密报(1 / 2)

加入书签

王公公毕恭毕敬的冲着宋钰行礼。

“有劳公公。”

在王公公的带领下,宋钰走进勤政殿。

当今圣上炯炯有神的眼光锁定在宋钰身上,昨晚得到内报,五皇子已经拿着盐城的证据回到京城,他作为天子、作为父亲心里喜忧参半。

欣喜于嫡子并没有让他失望,忧虑盐城接下来局势的发展。

“儿臣参加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钰毕恭毕敬的冲着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附身下拜。

这是他的父亲,当然也是当今的天子。

皇家父子之情不同于民间父子之情,在皇家先君臣后父子。

“平身。”

皇帝威严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宋钰缓缓起身之后,将藏于袖口中的证据递交给旁边的王公公。

“启禀父皇,是儿臣在盐城查到的证据。”

“这些证据链完善,而且整件事情环环相扣。”

宋钰当然不敢隐瞒,立马将关于盐城茶道的一切事物一五一十的汇报给皇帝。

皇上越往后翻阅被递交上来的证据,他的眉头就更拧巴一分。

没想到盐城的形势如此严峻,即便想粉饰太平都难以做都自欺欺人。

其实皇帝之前不是没有觉察到盐城的危机形式,只是为了平衡朝堂上的各派势力,维护整个江山的安定,所以才暂时没有动手。

但是现在证据被赤裸裸的摆在眼前,皇帝想拖延都难。

半晌过后,皇帝缓缓的抬起头看着宋钰。

“钰儿,盐城一事是你负责调查的,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宋钰一听心里微微一阵。

眼下父皇是要甩锅给他了吗?是借助盐城一事对他进行一番考验和敲打。

宋钰知道这个回答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若是落实在皇帝的心上会加分,反之则是减分,甚至会引起皇帝的猜忌。

宋钰低下头微微思索片刻接着说:“儿臣以为盐城的局势严峻,盐税一事不仅仅关乎国泰民安,更重要的是关乎边关的安宁。”

皇帝越往后听脸色越发的有些难看。

然而宋钰的话锋突然一转,“江山设计固然重要,但是这些蛀虫并不是轻而易举能够消除的,现在朝堂上各派势力相互争斗,一旦要是严查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皇帝听到此处,一直紧绷的容颜才渐渐缓和一些。

“盐务一事恐怕朝堂上的各派势力相互都会有参与,一旦我们延长会让各派势力联合起来,形成阻拦之势。”

“到时候即便儿臣追查,恐怕结果也只是杀了几个品级比较低的官员了事,并不能真正的清除危害。”

宋钰悄悄的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心里微微松了一口气。

“眼下请父皇敲打一下设事官员,暂时可以静观其变,等待来日方长之后再做处决,毕竟眼下维护朝廷的稳定最重要。”

“哈哈哈……”

听完宋钰的回答,大殿上响起了皇帝爽朗的笑声。

皇帝用一副赞许的目光看着宋钰,“朕的五皇子长大了,处理政务也越来越娴熟。”

“儿臣谢父皇夸张,儿臣能有所成长全赖父皇教导有方。”

宋钰心中的一块石头顿时落在地上。

“唉!”

皇帝微微的叹了一口气,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

“朝堂上各派系林立复杂,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皇帝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了一眼宋钰接着说:“帝王之术在于权衡各派的势力,既不能让他们一家独大,更不能让他们抱团发展,只有在这种寻求平衡的状态下才能更加得心应手的处理事务。”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宋钰毕恭毕敬的回答着。

其实外人看天子掌握生杀大权、“为所欲为”、一言天下。

然而当真正的坐在这把龙椅上后,才能体会到里面的心酸和无奈。

身为帝王所做的任何一个决策都要利国利民,都要维护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有时候需要说言不由衷的话,有时候需要做身不由己的事情。

可所谓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却艰辛无比。

高处不胜寒!

皇帝缓缓起身看着宋钰,对他今天的表现甚感欣慰。

“今天天色已晚,你早些回去休息。”

“儿臣遵命。”

宋钰缓缓的附身下拜,随后亦步亦趋退出勤政殿。

每日的长安奔波,宋钰实在是太疲劳了。

原本打算想去侯府探望苏苒,然而坐上马车后宋钰就睡着了。

王明见状只能将自家主子带回王府。

夜晚时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