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8章 孰功孰过?(2 / 4)

加入书签

奉天殿内。

由萧敬将辽东战况的进一步总结,给呈报过来,因为战事结束已经临近两天,消息发出的时间也都在回兵之后,近乎可以将战果全数统计。

但令朱祐樘稍微有些遗憾的是,最终统计结果,朵颜三卫骑兵死亡的人数,还是没有超过千人。

九百七十人……

是否过千,似乎在功勋上差别很大,尤其这次不单要赏朱凤和张延龄他们,还要赏赐张周。

要知道上次的偏头关大战,最后也只是晋升了个侯爵,晋升了个伯爵而已,如果这次要升得太多,就会出现文官集团一直在在意的“先例”的问题,文官做事讲规矩,就在于要以成例作为引子,如果上次的功劳都只赏成那样子,这次就该平缓一点了。

不过好在,这次好像没了张周升侯爵的困扰。

“……朕本是要赐给张卿家永宁侯的职位,但他再三推辞,所以此事做了一些变通。”

永宁伯是之前大明镇守宣府、屡次破鞑靼的名将谭广的爵位,但谭广生前并未得世券,也就没把永宁伯的爵位传承下去,只是在死后追封永宁侯。

而永宁伯的爵位在历史上,于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之后,又册封给了王皇后之父王天瑞。

这次朱祐樘有意要赐张周为“永宁侯”,既是有取西北永宁之意,又好似是将张周跟谭广当初的事迹相映,毕竟张周也是破鞑靼所取得的功劳。

朱祐樘又道:“永宁侯的爵位,朕也不是说就此不封赏了,暂且先记下,此乃是他相助大明九边破敌的功勋。朕要晋升他为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挂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督造火炮,留翰林院内为翰林侍讲平时常侍于经筵日讲。赐一子荫锦衣卫指挥佥事,一子荫锦衣卫千户……剩下的,朕再酌情赏赐。”

给的官职太多。

当朱祐樘说完,在场的大臣一个个都大眼瞪小眼。

武勋那边总算是松口气。

张周虽然挂了都督府的职位,但名义上还是文官,毕竟皇帝说了,张周的日常差事是翰林院的事。

而文官这边则都在纳闷,张周这又是文职又是武职的,他到底是文臣还是武将?以后他在朝堂是什么定位?没有爵位在身,也能直接领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职位?

还有所说的,把他的爵位先记下,这算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有爵位的该赏的都赏了,就算回绝,那以后就不赏了呗?为啥还要记下?

朱祐樘见在场的人不言语,冷冷道:“诸位卿家可是有何意见?”

在场大臣很为难。

麻烦就在这。

反对还不好反对。

张周以功勋得爵,本来就是名正言顺的,这点文官都没招了,皇帝给他记下,只是让他领个都督府的虚职,继续在翰林院办事,提个侍讲怎么了?至于那个兵部郎中的职位……皇帝也说了,只是为了他方便督造火炮,不需要负责衙门内的事。

看起来唯一能抗议的,就是直接晋升张周为翰林侍讲这件事。

他才刚进翰林院半个月,就升侍讲?

搞没搞错?

就算他军功卓著,但关他文职什么事?

然后一堆人都等着内阁三位阁老,或者是吏部尚书、礼部尚书这些人出来反对……然后就都不做声了。

“未有意见的话,那此事就这么定了。”朱祐樘道。

还是没人说什么。

“吏部。”朱祐樘道。

“臣在。”

屠滽走出来。

朱祐樘道:“酌吏部将其官职等事落实,都督府事也给他安顿好。另外……朕还会再派一些锦衣卫保护他,如今他事关到大明的安稳,朕也说明,没有大事的话他基本不会出城,以后也不要再有谁无端去拜访于他,再给他赐个宅邸。”

张周本来还在那漫不经心听着。

毕竟先前说的,都是提前都说好的,他也知道皇帝跟文臣之间都达成协议了,眼下不过是宣布结果。

听说要给自己赐个宅子,他登时瞪起眼来。

赐宅子这种事,在场大臣还真没资格出来反对,皇帝要给谁一套宅子,那是皇帝自己的事,也需要大臣出来随便给意见说不方便给?

“京中可有适合秉宽住的院子?”朱祐樘当着大臣的面,问一旁的戴义。

戴义先抬头往张周那边看了看,微笑道:“回陛下,之前李广在京中曾造过一座宅邸,处于城北,风水倒是极佳,或可赐与张先生。”

“嗯。”朱祐樘满意点头,“此事便如此定了。”

好家伙。

在场的大臣心里都在暗呼。

本来都觉得张周像李广,现在皇帝也不遮掩了,没错,朕就是把他当李广二号,而且是李广加强版。

李广的宅子赐给他住,你们有意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