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一章 码头开摊(1 / 2)

加入书签

沉甸甸的推车影响了宋玉枝的步速,她一路没停,走了半个多时辰才到了西门外的码头。

这半早上,她又是去购置家伙什,又是第一次来码头,路上少不得跟人打听问路,耽搁了不少时间。

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接近巳时,也就是早上九点。

幸运的是码头上还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常——各色摊档和挑子一眼望不到头,各种食物的香味、还有风里的咸腥味交织在一处,各家的吆喝声一声高过一声。

而比起这繁华景象更让宋玉枝注意的,是不远处的大河。

河上结了冰,尽头才是海,那才是真的一望无际,水天一色,壮阔摄人。

大河和大海的交界处,有一个官府设置的关卡。

大型船只都是停泊在更远一些的关卡,经过士兵盘查后方可自由行动。

而越靠近关卡的地方,摊档看着就更具规模,有几家同样是推车,但大小、样式都跟宋玉枝这个完全不同,看着有现代面包车那么大,得几人合力,或者靠驴或者马拉动才行,铺展开来更是桌椅板凳一应俱全,颇具规模。一看就是定做的!

宋玉枝猜着那一块应该就是固定摊位了。

她虽然活了两辈子,但上辈子几乎一直在学手艺,这辈子更是忙于生计,才刚刚开始。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海。

晃了会儿神,宋玉枝看到一个商队从远处的船上下了来,在关卡那边排队办手续,眼看着就要过来这边了,便赶紧找地方停下推车。

当然了,这个时辰了,临时摊位里头的好位置也已然与她无缘了,宋玉枝根本没得选,只能占了个不怎么起眼,但还算宽敞的拐角位置。

推车上的东西已经没那么热了,停稳之后,宋玉枝先在锅下的小口添柴炭,把锅烧热起来。

随后摆出一张矮桌和四个矮矮的长凳,小小的食摊开始营业。

隔壁是个面善和气的大娘,看宋玉枝忙活起来了,她欲言又止,但随后抬头看了看天,不知想到了什么,又把到嘴的话给咽回了肚子里。

宋玉枝忙着的时候也在观察环境,发现那大娘神色有异正准备出声询问,但恰好有客人从摊子前经过,询问起这是卖什么吃食?

宋玉枝便歇了同大娘说话的心思,应对道:“我这有包子,肉的、半肉的和素的,另外还有卤下水,还有骨汤面条。”

说着话,一阵寒风刮过,那客人裹着半新不旧的袄子打了个寒颤,并不想在这四面透风的小摊子上多停留,只问:“肉包怎么卖?”

"肉包三文钱一个。"宋玉枝说着就要掀开蒸笼给对方瞧。

谁料那客人一听立刻停住了准备掏钱的手,“别家都卖两文钱,丰州城里的铺子里才能卖到三文钱!你这小子忒黑心,在码头上漫天要价,我还不如多走几步去城里吃呢!”

说着那人径自嗅了几下,嘀咕道:“我闻着你包子还有点臭,属实黑心肠!”

说完竟是连包子都没看一眼,宋玉枝更也没来得及解释那稀薄的臭味是来自推车的,他便自顾自拢着袄子走了!

刚开摊就被人骂黑心,宋玉枝也不如何,只无奈地摇了摇头。

她的包子包的大,馅料更是给的足,二斤猪肉只做出来不到三十来个大肉包。

二斤猪肉五十文钱,光论猪肉,一个包子折下来就接近二文钱了。更别说还有面粉、调料、柴炭和人工等成本。

卖三文钱,纯属是她看码头上富人少,穷人多,准备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丰州城里的包子铺又如何呢?难道还能比她做的味道好?

在那人嚷开来之后,不少本来奔着小食摊过来的客人都站住了脚,另外去了别的摊子。

宋玉枝见状也只好放平心态,将蒸笼重新盖好。

这时候,一阵喧闹声由远及近地传来,宋玉枝前头看到的那个商队过来了!

他们一行数十人,在海上漂了不知道多少时日,吃了多少顿干粮,一下船自然是先觅食。

等到他们经过宋玉枝的食摊的时候,几乎人人手头都拿满了吃食。

宋玉枝并不气馁,正好这会儿锅上已经烧热,她便把卤下水的锅盖掀开一半。

下一瞬,浓郁诱人的卤香味便顺风传出去老远,连吆喝都省了!

“什么味道这么香?”

“我也闻着了,走,快去瞧瞧!”

那一行人中有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闻着味儿就往宋玉枝这边过来了。

宋玉枝不着痕迹地打量了对方一眼,见他穿着不凡,又是两手空空,船上下来的其余人还对他毕恭毕敬的,都没敢走在他前头,便猜着那少年应该是好人家出身,看不上码头附近的普通吃食,准备去城里觅食的!

这次不等人发问,宋玉枝抢先一步开口询问道:“客官可要用些吃食?小摊刚开业,肉包三文钱,半肉的两文,素的一文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