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五十六章 高下立判(1 / 2)

加入书签

问清楚之后,赵大娘当即就要沉下脸来说什么,宋玉枝扯了扯她的衣袖,给她使了个眼色。

顾及到客人在场,赵大娘这才把到嘴的话咽回了肚子里,说自个儿去外头散散。

两个书生都是老实人,二人对视一眼之后,都是面色通红,支吾着再说不出一句话。

宋玉枝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先说不碍事的,又语气柔和地道:“两位客官不必这般,虽然我确实为二位留了饭。但现下天气不算太热,饭食还放的住。我带回去当夕食也是可以的。”

她越是这般和气,两个书生越发是无地自容。

那张书生道:“小娘子这话折煞我也,这样,刚我贤弟确实是在别处买了饭食,但我没买。不知道小娘子现下还愿不愿意把盖浇饭卖于我……”

宋玉枝是真没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笑着颔首,请了两人进去。

把一份在灶上温着的盖浇饭端上桌,宋玉枝余光扫到另一个书生篮子里放着一个和自家差不多的带盖碗,她便接着道:“客官把盖浇饭打包了?”

那书生臊着脸说是,“刚那边人还多着,我挤不进去落座,就买了外带。”

那李娘子还真是“用心”了!

宋玉枝眉眼不动地在心里感叹了一句,“饭食冷了伤胃,可要我帮客官热一热?”

“不不不,这哪儿好意思!”那书生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了,耳根子都烧起来了,“我才买不久,这还热着呢。小娘子能借我个地方把饭食用了,我就很感谢了。”

说来宋玉枝也没热情和善到这份上,非要让客人在自家摊档上吃别家买来的吃食。

只是她也想知道那李娘子在饭菜本身上抄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不是恰好遇到了这买了李娘子家盖浇饭的书生,她还得舍出八文钱去买一份来对比。

现下借个地方给那书生用饭,那八文钱也就省下来了。

宋玉枝没有影响客人用饭的习惯,说完话就退到了一边。

两个书生一大早过来码头踏青赏景,先在宋玉枝这儿排了好一会儿的队,后头又在周围走过一圈,折腾到现下那都是饥肠辘辘。

加上两人也确实好奇两家盖浇饭有何不同,便并未再说什么,当即开动起来。

从“包装”上看,他们二人手里的盖浇饭几乎可以说是别无二致,都是一个大碗,配上一个尺寸正好的大碗。

但若是细心观察的话,就能发现宋玉枝这儿的碗是经过她精心挑选的,碗底厚了许多,就算刚从灶上取过来的,也不会烫手。李娘子家的碗则就是普通的薄底碗。

而等到盖子揭开,里头的菜色就更是完全不同了。

宋玉枝这儿的主菜是她前不久才做过的回锅肉,考虑到成本问题,肉片给的并不多,都是又宽又长的薄片,爆炒之后微微卷曲,晶莹剔透。

即便是后头温在灶上的,色香味上头那也没有损失丝毫,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反观李娘子家售卖的盖浇饭——

她今日让赵大娘撞见买了那么些甘荀,她家的主菜自然是鱼香肉丝。

只是同样的菜,不同的厨子做出来那完全是不同的。

前头宋玉枝做的那是各色颜色的食材交错,加上浓稠的汤汁,光是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李娘子的刀工一般,她切出来的肉丝、笋丝、木耳丝等都是粗细不一,炒出来之后看着就乱糟糟的。

刀工是一个厨师的基本功,宋玉枝这样上辈子被众人称为厨艺天才的,都老老实实当了一两年的切墩儿。

那一两年的时间她真是菜刀不离手,练到了“走火入魔”的时候,看到啥都想切上两刀。

是以现下光扫了一眼那鱼香肉丝的卖相,宋玉枝便知道李娘子的厨艺上还欠一些火候,饭菜本身上怕是连五六分都模仿不到。

而且李娘子也不算多细心,不只是没模仿到她在碗上的小巧思,给人外带的时候,也没用油纸把饭包起来。

油纸虽然也要银钱,无形中上涨了成本。

但在宋玉枝看来,这一步骤还是十分要紧的,没有这个步骤绝对影响外带饭食的口感!

足可见那李娘子在饭食本质上没模仿明白的。

她还真没看走眼——

两个书生开动起来之后,那个姓张的书生是越吃越香,还不忘地对另一个书生道:“贤弟听来的消息不假,小娘子家的饭食是真好吃!难怪小娘子家的生意这么好,午间那个时候就大排长龙!”

而另一个书生则没那么高兴了,他买到的盖浇饭倒是称不上难吃,那鱼香肉丝更是十分新鲜的酸甜口味。

这个季节的甘荀更是稀罕物,他本来也吃着挺好的。

但吃了几口就发现,这鱼香肉丝完全是个噱头,不止半点没有什么所谓的鱼香,而且里头的甘荀还处理的很不好,粗细不同都不算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