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 虞啸卿要来了!(1 / 2)

加入书签

许久,他慢慢抬起头,揉了揉眼睛。

“滇西那边战况如何了?”

他对旁边的副官问道。

副官连忙上前。

“委员长,远征军那边情势不明朗,第五军又退下来了,伤亡……伤亡惨重!另外,川军团全军覆没,需要重新整编!”

这话一出,委员长连茶都懒得喝了。

“十万人出征,回来不足四万,真是娘西皮,拿我军士兵的命填火坑。”

“不知又有多少战士困在丛林和野人山回不来了,川军团也打没了?”

川军团的人数,在远征军中算不得什么。

但它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却是代表了铁血的川军精神。

人可以没了,但川军团的旗帜不能倒!

“娘西皮,川军团不能垮,马上给我查,是谁负责整编川军团!”

“另外,现在是谁的部队在禅达驻守?”

委员长连忙问副官。

“报告委员长,现在驻守禅达的是虞啸卿的队伍,他现在是个上校团长,但他手下的兵力,强得能顶一个师。”

“本来安排重组川军团的是虞啸卿,但上级司令部研究后,决定另外派一位军官来担此大任。”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您的想法,您说过,天高地远,有所制约,才能避免一家独大,否则迟早是隐患!”

副官连忙回应道。

委员长听着,慢慢地点了点头。

“虞啸卿,我听说过,虞师跟盟军关系紧密,加上他确实是个军事人才,怒江防线大概不用太担心。”

“给司令部传个话,啸卿年轻有为,少年时就曾率领百名乡勇击败了三百流寇。”

“此人很有大将风范,如果防守怒江有功,可以升为师长,授予将军衔,不必拘泥小节!”

委员长大方地挥手说道。

虽然虞啸卿现在是团长,

但他的部队已经被人们叫做虞师。

只要不胡来,晋升师长只是时间问题。

“是!”

副官听了,立刻用力点点头。

“另外,按照司令部的决定,重组川军团的任务交给了陈立上校,三天前他已收到任命书!”

副官接着向委员长汇报。

“陈立?”

委员长听了,仔细念着这个名字,满脸疑惑。

不得不承认,这个名字他是第一次听说。

“委员长,这个人是黄埔十七期第一总队的毕业生,也是从战场摸爬滚打出来的,可以说是您的学生。”

副官连忙在一旁解释。

听完副官的话,委员长缓缓点头。

“这么年轻的上校,想必也是和日军浴血奋战,拿命拼回来的军衔。”

“有这样的功绩,也配得上是我的学生了。”

其实到了黄埔后期,他已经不怎么插手了。

但毕竟是顶尖的军校,毕业的学生遍布各地。

碰到陈立这样的才俊,也没什么稀奇。

“您说得对,大约一周后,他会动身前往缅甸,重组川军团。”

副官也在一旁表示赞同。

“既然如此,不妨再等等看,瞧瞧这小伙子能否完成任务。”

“仅凭一人之力重建川军团,即使是在到处都是逃兵的野人山,恐怕也是非常难的事。”

“如果这事成了,他就能在当地与虞师平起平坐,防止虞师势力过大。”

“这样一来,不仅怒江防线有望稳固,就连收复南天门失地也是指日可待!”

“只是这小伙子具体能做成怎样,我们还不清楚,只能静观其变。”

委员长说完,又继续忙他的工作。

他也期盼着重组川军团的陈立,能给他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

一周之后。

这七天,陈立带着士兵进行了基本的军事训练。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尽快适应军队的生活,

而非昏昏沉沉的逃兵生活。

至于战斗经验,这些人几乎都是老手,

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刚从战场上退下来不久。

一旦重回战场,很快就能找回感觉。

清晨,吉普车的轰鸣和部队前进的脚步,打破了禅达的宁静。

一辆军用吉普飞驰着,后座还架着一挺防空机枪。

虞啸卿身穿军官服,头戴钢盔,手戴白手套,

手持马鞭,威风凛凛地坐在吉普车上,

无论车辆如何颠簸,他都稳如泰山。

阳光下,他脚上的大皮靴闪闪发光。

吉普车后面跟着两排虞师的卫兵,都是特务营的精英。

他们军纪严明,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