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9章 翁祖母的担忧(1 / 2)

加入书签

话说在穆靖山当初被京中的羽林卫带走押解监察院的路上,正好被翁青柠的大伯母家的堂兄看到。

仔细一打听才知道穆靖山是因为豢养外室狎妓被人给参了,堂兄赶回翁家向祖母禀告此事,留下自己贴身伺候的小厮在监察院打探消息。

翁老夫人听到此事,就知道,将军府这是被人盯上了。

大婚当日穆靖山当街抛下翁青柠,翁老夫人就对穆靖山十分不满,却也不能当时就把翁青柠留在翁家。

毕竟,翁家还有未出阁的姑娘,翁老夫人也要为她们的前途考虑。

世家就要有世家的气度,好在翁青柠是个明理的,回门那日并未说穆靖山一句不是。

这让翁老夫人十分欣慰,却也更加心疼翁青柠。

更让翁老夫人感到欣慰的是,翁青柠没有丢翁家的脸,还把将军府打理的井井有条。

翁老夫人派自己身边的管事嬷嬷去将军府打听消息,同时也把翁家的男丁都叫到自己这边,以备不时之需。

管事嬷嬷刚刚来到街口,就看到将军府被围了起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大理寺的人搜查将军府。

于是管事嬷嬷没敢停留,赶紧回府禀告翁老夫人。

听说是大理寺搜查将军府,翁老夫人十分着急,就算因为穆靖山狎妓的事,大理寺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搜查将军府啊?

将军府上下只有老弱妇孺,青柠是当家主母,必须出面应对。

翁老夫人担心翁青柠被人欺辱,却无法出手帮自己孙女一把。

翁家一众男丁在听说此事之后,纷纷央求祖母接回翁青柠。

却被翁老夫人出言呵斥,将军府正是危难时刻,翁家绝对不能在此时落井下石,落人口实。

就在翁家众人为翁青柠担心的时候,打听消息的小厮来报,宫里竟下旨让穆靖山夫妻进宫给太后娘娘磕头请安。

翁老夫人差点儿晕了过去,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穆靖山已经被关进大牢,又如何进得了宫啊!

这难道是想把将军府置于死地啊?

皇帝和太后娘娘当真容不下穆家吗?就这么迫不及待想除之而后快?

不然的话,为什么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传召已经被下了大狱的人如何进宫?

还不等翁家有所举动,那边又传来新消息。

翁青柠居然捧着懿旨去监察院要人了!

翁老夫人略一细想,就明白了翁青柠的打算。

自己这个孙女还真是聪明,居然想用太后娘娘的懿旨救出穆靖山,但是监察院也不是吃素的,会乖乖放人?

翁老夫人觉得,监察院定不会就这么痛快把穆靖山放出来,青柠这么做只能是给自己,留一个后路。

思来想去,此事的关键还是在太后娘娘那里,如今就看太后娘娘想不想救穆家一回了。

果然,翁青柠并没有把穆靖山从大牢里就出来,就在翁老夫人以为翁青柠要进宫觐见太后娘娘的时候,翁青柠居然带着寡嫂手捧传功圣旨,敲登闻鼓,告御状去了。

这丫头这要做什么?

御状是那么好告的?

那是要出人命的人,就算将军府有御赐的圣旨和牌匾又如何?

只要皇帝下决心除掉穆家,有没有御赐之物根本就无关紧要。

现在这种情况来硬的,只能是死路一条啊!

翁青柠选择了告御状这条路,翁老夫人并没有让人去阻拦翁青柠,只派人去宫门口打听消息。

皇帝离开金銮殿直接去了太后的寿康宫,看到大殿里,只有太后一人。

心下疑惑,太后这宫里未免安静的过头了。

太后如此做法是不是太过刻意了,莫非是想暗示自己什么吗?

皇帝向太后问过安,奉上茶,毓瑚便识趣的退了出去,只留下太后和皇帝在大殿里。

皇帝很知道是谁在太后这里说了什么,直接问道:

“母后找儿子来可是为了穆靖山的事?

是有人在母后这里说什么了?”

见皇帝直接开口问自己,太后就知道,皇帝的疑心病又犯了。

太后也习惯了,任谁从那种血雨腥风里滚过,都会草木皆兵,疑心重重。

皇帝已经很好了,至少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动立太子的念头,更没有想过将皇后母子边缘化。

其实,皇帝不是没有想过要从诸皇子中选立一个太子来抗衡皇后及那些世家的势力。

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顾忌太多了,一个不小心就会逼得那些世家有所举动。

太后也明白皇帝想做什么,更明白现在自己只能提醒,其他的就看皇帝自己了。

只要皇帝明白自己是站在他这边的就够了。

“当年哀家跟皇帝费尽心力才保住性命。

现在皇帝的孩子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