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海捞瓷
,你好你好。”店老板双手在衣服上擦擦,然后伸出来想和李墨握一下。 “老板你好,我是李墨,你可别听他胡说。” “不不,打个折扣怎么行,这顿饭我请了。”店老板忙将菜单递给李墨,“李副教授,你看看喜欢吃什么尽管点。” 李墨怎么可能要他请客,在这里做生意的主要是针对外地游客,生意好不好都说不准,赚的都是辛苦钱。 他点了三荤两素加一汤。 “好嘞,李副教授你们稍等十分钟,我给您泡一壶热茶来。” 老板很高兴的拿着菜单走到后厨,离着老远都能听到他的嗓门:“老婆,李副教授来做客了,把你做菜的绝活都施展出来。” “哪个李副教授?” “你傻了,就是京大历史系的李墨副教授,这两天不是在山内挖宝吗?” “啊,那个大专家来了。行行,看我的。” 很快一壶茶端了上来,水壶是常见的老式铁皮壶,但是喝茶的不是杯子,而是碗,还是瓷碗。 “李副教授,我们农家人比较简陋,但绝对是干净的,您放心用就是。” “看得出来,老板,你先去忙吧。” “好的,您有事就叫我。” 孙成安为他们各倒了半碗茶,然后喝了一口说道:“我突然有一种大口喝酒的感觉,这老板也挺有意思的,三个茶碗三个款式,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磕碰了好几处。” 李墨喝完一口,这茶的品质稍微差了点。他目光在茶碗上扫了一下,马上‘咦’了一声,轻放下手中的碗。转着看了一圈后,将碗中的茶一口气喝完,翻看碗看了看底部。 没有底款,但是有明显的火红红斑。碗身上描的是青花莲纹,从笔法工艺来看有点粗糙。 “三胖,你看看这瓷碗。” 牛三胖接过青花瓷碗仔细看了看,有点不确定的说道:“是明朝早期民窑烧制出来的?” “还有点眼力。”李墨笑了下回头喊道,“老板,你过来下。” 老板忙从后厨跑过来问道:“李副教授,你喊我有事吗?” “老板,这个碗你是从哪里买的,都坏成了这样了。” “不好意思老板,我给你换个好碗。” “等下,我没让你换,我是想跟你说,这个青花碗可是明朝流传下来的,有大几百年的历史。虽然不是官窑烧制出来的,但拿到古董店里怎么也能卖个三四万块钱。你把它收藏好了,可别拿出来当汤饭碗使用。” 老板顿时嘴巴张的老大,然后不可思议的双手接过来看了又看。这碗他们都用很多年了,虽然卖相不好看,但能省一点钱就多省一点。 “老板,你还没回答李副教授的问题呢,这碗你是从哪里得到的?”孙成安友情提醒他一样。 “当年这边要建成旅游景区,我们也想做点小生意,所以我老婆就去镇上去买了不少碗,当时她为了图便宜,就挑挑选选买了这样的。”老板说到这里,突然一拍脑袋,“我记得和这一模一样的碗有七八个的,我去找找看。” 老板急忙跑到后厨寻找起来。 “李先生,刚才那个青花碗既然是明早期的真品,为什么价格那么低?” “如果是官窑出品,明朝早期的很多款式的瓷器都价值不菲。但如果是民窑烧制出来的相对不怎么值钱了。我仔细看过,刚才那个是瓷器中的一个分类叫海捞瓷,就是从沉没在海底古船上打捞上的瓷器。” “在古代也叫外销瓷,这种瓷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追捧,虽然它们不如明官窑烧制出来的瓷器,但它们胜在一个‘真’字。如今在赝品泛滥横行的古玩市场中,海捞瓷占据上风,受到更多人的喜欢。” “兄弟,你看看我们手中的也是真品吗?” 李墨一扫笑着说道:“是废品。” “李副教授,本来这青花碗有十个的,后来碎了两个,还剩下八个都在这里呢,请你帮忙看看。” 这根本不需要鉴定,只看一眼就见李墨点点头。 “东西是真的,只是品质没有那么高而已。老板,这八个瓷碗你收好了,现在对于这样的海捞瓷,拍卖市场反响很大,价值只是越来越高,不缺钱的话可以多放些年。” “我都听李副教授的,我们先自己收好,谢谢李副教授,谢谢。” 依照李墨的说法,现在这八个什么海捞瓷就能二十多万,再留在手中几年的话价值更高。 没过三分钟,有点微胖的老板娘陆续端上四个凉菜,她激动的说道:“李副教授,这些凉菜都是我的拿手菜,你们先尝尝,我给你们热点黄酒。” “老板娘,这些菜我们没点呀。” “李副教授,你能来我们家吃饭,我们都很高兴,这顿饭必须是我们两口子请。再说你刚才可是帮我挣了几十万,不然那些瓷碗迟早都要报废扔掉。” 一顿饭最多两三百元罢了,跟二三十万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 “哈哈哈,那我们可就真不客气了,谢谢老板娘。” “李副教授,你们慢吃,热菜等会就上。” “李先生,你说在这里怎么会出现海捞瓷呢?” “其实在古代,福地这边烧制的民窑瓷器最主要的就是外销,但是品质一般,一直到了明末,外销瓷的品质才变得非常好,到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外销瓷的几乎说是非常精美,融合了东西方的元素,其艺术水平丝毫不弱于官窑瓷器。” “不少史书上都有记载,海上丝绸之路也叫陶瓷之路,或者香瓷之路,在古代受到航海条件的影响,在海中出事的商船很多,一艘中型商船就能满载万件瓷器。你们想想,在海中沉睡着的海捞瓷数量有多少?” 牛三胖这才点点头,如此说来的话,在福地市面上出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