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一段佳话
她们和皇帝已经相处了二十来年了。
永欢帝从年轻即位开始,便是个明君。
二十多年来,从无任何错处。
更是励精图治,勤政爱民。
要偏说有错处,那就是无后。
之前陛下倒是有个孩子。
是个儿子,但小时候生病,没了。
若不是这个孩子,大家早就催她立太女了。
只是这么多年,大家知道陛下可孕,便不敢催。
可如今,陛下受伤,不会再有孕。
且陛下年岁已高。
朝廷耗不起了。
如今短短一个月。
朝廷里已然血雨腥风了。
最狠的就是,诚王为了和勇王争自家女儿的太女之位。
竟然勾结山匪,杀害了城宁知府。
这里都是聪明人,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其中缘由。
无非就是,城宁知府和安南将军是表姐妹。
而城宁知府和勇王娶了一家的亲兄弟。
诚王这是想断了勇王的左膀右臂啊。
可惜,半路杀出个青阳王来。
如此这般,大家也就搞清楚了来龙去脉。
听刑部尚书说,因为青阳王的策略。
那些山匪一个都不差,全抓捕归案了。
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之前,诚王指使礼仪官杀害不成,狠狠得罪了青阳王。
如今,人家几天之内就把她查了个干干净净。
听说,青阳王还怀疑诚王和南蛮人勾结。
若是找到了证据,陛下肯定盛怒。
而罪名一旦做实,诚王一脉,也肯定彻底失去了皇位这个可能性。
毕竟云氏一脉,是经常轮流做皇帝的。
比如青阳王,她的祖上就是文皇帝。
当时文皇的几个女儿皆不扶不上墙,文皇一气之下,立了自己妹妹家的长女做了太女。
而后过了几代。
到了安帝时,也是女儿不中用,安帝也立了妹妹家的女儿为太女。
祖宗保佑。
东宣所遇皆是明君,所以才有如今的国泰民安。
而现在……
陛下若是把皇位传给青阳王,倒也算得上一段佳话。
毕竟青阳王也是文皇陛下的那支血脉。
永欢帝又和众人说了些青阳王准备送去镇北军的军需物资。
兵部符尚书这才激动的找到了自己的擅长之处。
立刻拿着青阳王送来的几张图纸,滔滔不绝……
“……王上也太聪明了,微臣这就把图纸带回去,好好研究,王上说了,这个叫手弩的,可以做成大一号的,杀伤力更大。还有这个马绊子,确实对北狄的骑兵有奇效。陛下,微臣这就去了。”
永欢帝点了点头:“好。对了,晏爱卿,你回乡之前,给符爱卿多找几个能工巧匠。兵部那几个匠人,不行。”
“是,陛下。”
一旁刚行完礼准备退下的符尚书脸色剧变。
难道陛下知道了她用自家小姑子掌管甲械之事了?
不行,她回去还是赶紧把那个不干正事的小姑子给赶走吧。
最近镇北军打败仗,陛下本就不高兴。
若是深究起来,她恐怕要受牵连,不划算。
符尚书赶紧弯腰谢过永欢帝,而后战战兢兢走了……
待众人皆退下后。
永欢帝这才收起脸上的笑意。
“朕果然是太仁慈了。让她如此肆意妄为!”
楚嬷嬷吓得不敢接话。
她分不清陛下说的是青阳王还是诚王。
永欢帝见她如此。
悠悠叹了口气:“连你也不懂朕?”
“哎,你以为朕是昏君吗?只是母皇临终前,哀求朕,若是两个妹妹将来糊涂犯错了,让我朕留她们一命。可是……朕不知道她们胆子竟如此大……”
楚嬷嬷松了一口气。
看来她赌对了。
若是陛下依旧念手足之情,那她就是押错宝了。
如今陛下选择了忠君爱国的青阳王。
不只是她一个人的福,也是天下百姓的福。
南边送来的折子,她也都看过。
青阳王近日所做所为,绝对称得上爱民如子了。
“陛下莫要哀愁,诚王勇王虽然……可是天无绝人之路,给您送来了青阳王,这是文皇在天有灵,保佑东宣呢。”
“哈哈,还是你会哄人,朕虽也孝顺,但还是最敬重文皇。这个云心颇有文皇之风,朕真的希望她能一如既往……”
“那陛下还要观察多久啊?如今朝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