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狐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 第260章 非朝廷之幸

第260章 非朝廷之幸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个爱好也十分独特,仿佛天生土木圣子,走到哪就在哪里大兴土木。

这个爱好,可谓是双刃剑。

有好的一面,比如,犍为郡的江桥名叫汉安桥,宽一里半,每到秋、夏时水盛,桥就会被冲断,因此年年需要修理,百姓十分不便。

建安二十一年,李严凿通天社山,连通车道,省桥梁三津,犍为郡的吏民大为高兴。

但另一方面,李严又建筑府寺,城观非常壮丽,江州城成为益州数一数二的大城。

从开发南方的角度来看完全没问题,但是,这一点与蜀汉将经营重心放在北方的中央战略背道而驰。

李严这就是不懂事了,地方上不与中央保持步调一致是大问题,只是因为他功劳显着而无人问罪。

而功劳显着的原因,一方面是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投降投的早,另一方面便是剿匪十分给力。

曾经,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招集队伍数万人,到达资中县。

当时刘备在汉中,李严兵贵神速,没有等诸葛亮发兵,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便前往讨伐。

顺利斩杀马秦、高胜等人。

越巂郡夷帅高定元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同样是其徐如风侵略如火的打法,将高定元击败。

益州郡和犍为郡相邻,李严没少收拾益州郡那些跳脱的宗贼。

而雍闿便是益州郡最大的宗贼,打着打着二人便相熟了。

刘禅对于李严这个历史上唯二的托孤大臣很熟悉,但是真了解之后说实话心情很复杂。

他能力超群,这点毋庸置疑。

但是他野心很大,需要时时加官以维持其忠诚,否则就会作妖搞事情。

因此,这种人,如果因为其才华要任用,就需要不断给他升官。

而若是不想任用,就必须一撸到底,最好是直接贬为平民。

否则当他心生不满的时候,手里有多大权力,就能给朝廷造成多大的麻烦。

不过到目前为止,李严的功是远远大于过的,是把利剑,刘备也愿意重用他。

毕竟他镇守在犍为郡,南中叛乱便始终影响不到益州北部。

这也是益州北部始终处于相对和谐的局面原因之一。

益州北部在这个乱世中相较而言算是比较稳定的一个区域了。

刘璋时期有东州派为祸地方,地方上也发生过一些叛乱,但都没有伤害到士族豪强的根基。

目前遭受的最大战祸,其实是刘备攻打刘璋的战争。

而由于有大批人迅速投降,刘备当然接纳,也因此他们的势力也得到很大程度的保全。

豪族保全、益州繁荣,但这不意味着是朝廷的幸事。

大朝会之后,老刘给添加的几个儒生跟班还没来,刘禅便到射山处跑马圈地。

只希望春耕的时候多种些土地。

结果发现平原一带全是有主之地。

除了射山周边因为是军事驻地的原因而归属朝廷。

当初将这里划为军事驻地,一是作为成都北的屏障营寨,二是让刘禅在此学习骑射,训练亲兵以知兵事。

平时的时候,平民是不允许靠近军寨的。

但现在,刘禅不得不令李遗带人在射山坡度较缓的地方平整土地,以梯田的方式增加耕地面积。

射山一带原有耕田八千亩,屯田农户五百余。

益州相对来说人多地少,不能像战争洗礼后的地方那样豪横。

李遗带着他们在去年收获了一季秋粮,是按照五成地租收的,收上来的稻米约一万两千石。

这让在荆州一路贫穷的刘禅尝到了甜头。

而屯田民,平均一户人家得余粮二十四石,正好是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口粮消耗。

而一年两熟的情况下,屯田民也终于能有劳动结余,甚至可以拿粮食换些肉,慢慢的走上小康生活。

由此来看,那些豪强将田税定为七成真的是精明,将佃农压榨的干干净净,让他们始终正好处于饿不死能继续干活的状态。

也难怪,曹魏屯田制度后期官八民二后,出现大量屯田民冒着被杀的风险也要逃亡的情况。

提高粮食收入,刘禅自不会通过提高税率的方法,而是通过增加更多耕地。

因为有了曲辕犁能更好的压榨人力,降低对耕牛的依赖,且人力仍有剩余。

刘禅便想着再增加两千亩梯田。

刘禅将这些屯田户分成五个里,上设一乡,里正以及居委会成员、乡三老等所有职务,都以当初跟着自己麾下的退伍士兵担任。

以往县以下的官吏任免都是当地自己选,自然只有那些地主豪强能当选。

这些人横在中间,欺上瞒下,压榨平民中饱私囊却让朝廷背黑锅。

既然是刘禅任命的他们,若是出现违法乱纪的问题,自然也有权处置他们。

刘禅要从这里开始收缴基层官吏的任免权,然后一步步扩展到整个益州。

除了将基层组织的任免权也收上来之外,刘禅还有许多其他手段掌控人口。

比如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让手工制造业迅速跟上,用高薪水从豪族手里抢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