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狐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 第434章 鲜卑人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第434章 鲜卑人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公孙康他基本沿袭了他父亲招揽流民、远离争霸、发展经济的策略。

辽东在两代明君的带领下欣欣向荣,然后迎来了第三代的庸君公孙恭。

公孙恭‘病阴消为阉人,劣弱不能治国’。

其除了加大了对曹魏的侍奉之外,在任上没做出什么政绩,也没有太大的过错。

然后他被公孙渊夺权取代了。

公孙渊上台之后,一反辽东先前的对外政策。

不想做曹魏的附庸,而是与江南的东吴政权眉来眼去,意图联盟反对曹魏。

主动发起联络的是公孙渊一方,不过孙权并没有兴高采烈的回应他。

但孙权因为曹丕一直对自己有军事威胁,所以也跟公孙渊保持着暧昧关系。

面对这种不冷不热的态度,公孙渊觉得自己一片热情被辜负,竟然写信问责孙权。

孙权大为困惑,真想找人问一句‘家人们谁懂啊,哪里来的普信男?!’

公孙渊志大才疏,一开始孙权其实并不看好他,认为他不会夺权成功。

实际上,孙权看错了,公孙渊能不能成功跟他自己的能力没有关系。

孙权小瞧了公孙度、公孙康在辽东臣民中的影响力。

当公孙渊这个嫡系站出来夺权的时候,他们都愿意支持,因此公孙渊能够成事。

面对这个一心想搞事的家伙,孙权头疼,曹丕也头疼。

因为一直腾不出手来一劳永逸的解决北疆问题,又不想让辽东持续吸引移民,曹丕不断将民众内迁。

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以至于胡人势力做大,现在他又需要出手削减胡人势力。

牵招担任雁门太守,就是要与步度根联合起来,一同剿灭轲比能。

这些年,轲比能过于嚣张跋扈了,曹丕动了杀心。

因为凉州之失让曹丕对这些叛乱分子的容忍度大为下降,同时还想趁机用一场胜利来提振一下军民士气。

马城之战不是朝廷指挥的,分量还不够。

这次要朝廷亲自出动王师,教训轲比能这个最好打的落水狗。

而轲比能也是个雄主,抢掠所得财物,他都平均分配,当着众人面处理完毕,从不私贪,所以部下愿意为他效死力。

因此曹丕也是尽可能的动员了足够多的力量来对付他。

此次行动的统帅是列侯、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的吴质。

吴质与朱铄、陈群、司马懿并称曹丕四友,是心腹重臣,能够镇得住场子。

两个高级别副手分别是并州刺史梁习、幽州刺史王雄。

这个王雄虽然姓王,但并不是太原王氏的人,而是琅琊王氏出身,是竹林七贤王戎的祖父。

琅琊王氏没有跟南匈奴勾结,因此曹丕愿意任用他做幽州刺史。

之所以有两个副手,自然是因为此次动兵曹丕打算采取两面夹击的方略。

西边以从关中撤出来的一万精锐为主力,辅之以并州地方军,从并州北上加入战场。

由偏将军苏尚、裨将军董弼统领,由并州刺史梁习统筹后勤,支援雁门太守牵招作战。

苏尚、董弼是魏军中新生代的两位将领。

宗室里面的人才不够用,像夏侯楙那样的人都出来挑大梁了。

所以曹丕也有意培养一批寒门外姓将领,他知道提拔寒门也是能获得相当程度的忠诚度的,就像老爹重用程昱那样。

东边主力则是辅国将军鲜于辅统领的北线驻防军,辅之以上谷都尉阎志统领的幽州地方军。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刚刚爆发,鲜于辅就到前线拜见曹操。

当时曹操内部许多自己人都不看好曹操,纷纷给袁绍写信暗通曲款。

所以当时曹操非常感动,拜鲜于辅为左度辽将军,封亭侯,遣他回去镇抚本州。

在劝曹操称公,劝进曹丕称帝之中,鲜于辅也一直是榜上有名的人物。

因此曹丕也愿意重用他。

至于阎志,更多的是沾了他哥哥阎柔的光。

阎柔自少在乌桓、鲜卑中为俘虏,后为其所亲近信任。

阎柔于是借着鲜卑的部众,杀害护乌桓校尉邢举,取而代之,自此发家。

阎柔在北地胡人中很有威信。

在建安年间,鲜卑大人步度根、轲比能、素利、弥加、厥机等都是通过阎柔向朝廷上贡。

当初公孙瓒杀了刘虞想要称霸幽州的时候,阎柔招诱乌桓、鲜卑,得到胡、汉数万人。

与公孙瓒所设的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河之北,大破其军,斩杀邹丹等四千余人。

袁绍、曹操先后拉拢他来安定北方的边疆。

后来,阎柔跟随曹操北征乌桓,因功被封关内侯。

曹操很喜欢阎柔,每每对他说:“我视你如子,也想让你视我如父。”

阎柔也因此选择依托于曹丕,二人的情谊和亲兄弟一样。

不过现在阎柔的年纪大了,曹丕便开始重用他的弟弟阎志。

东边这一路,由幽州刺史统筹后勤,支援乌丸校尉田豫作战。

因为幽州的粮草比较拮据,所以曹丕下令冀州分担一半的东线后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