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社学
第109章返回社学
十二月的某一天,肖平收拾好行装,和解鉴一并返回鉴湖社学。自然,曾芸芸和阿丰也一同从府城返回。
离开时间虽短,却别有一番滋味。站在鉴湖岸边,曾芸芸足足伫立了很久。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除了她自己之外,哪怕是肖平也难于理解。不过,肖平知道曾芸芸并非寻常女子,所以也不会觉得奇怪,只是站在她身侧默默陪着她。
曾芸芸离开,最失落的无疑是爱丽娜了。她缠着曾芸芸要随她回文峰村。可肖平马上要参加县试的情况下,哪里能让她去村里折腾。因此,曾芸芸劝她去南昌走走看看。爱丽娜早有去那里的意思,便答应了。听闻爱丽娜要走,汪知府算是长舒了一口气。有这个郡主在,汪知府睡觉都不踏实,生怕她出了什么事。眼下她要走,汪知府是求之不得。到了社学,曾芸芸看到曾夫子的老母亲和娘子,大概是因为生活的改善,面色也红润了一些。
另外,不远处的新村愈发有人气了。刚刚收完番薯,闲置下来的土地显得无比空旷。看了看阳光,曾芸芸想,要不要搞个蔬菜大棚呢?不会她随即想到这里并没有塑料薄膜。如果烧制玻璃的话,在这个时代又太奢侈了。她只能暂时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对于肖平和解鉴返回,曾夫子既是欣慰,又有些遗憾。通过经常来访的康啸林,他已经掌握两名弟子在白鹭洲书院的表现。他知道,肖平是有机会留在那里的。不过,他并没有说别的。不管有没有肖平和解鉴在,他都是本本分分地教书。只是在他们回来之后,他会额外关注二人。毕竞,县试就要到了。这次县试,新来的陈知县取消了县内所有书院免于县试的名额,曾夫子知道后十分赞成。后来,听说学政大人把直接参加院试的名额都取消了,更是觉得畅快。考试,本就应该以公允为要。这样一来,鉴湖书院的孩子机会又要多一些了。
相比曾夫子的淡然,社学的学童都很开心。肖平和解鉴回来不是关键,他们很乐意每天可以看到曾芸芸和阿丰。
在他们离开的日子里,社学周围学童开垦出来的田地也失去了神采,再加上天气变冷,已经很少有学童去田里奔忙。他们之中,暂时还没有谁有这种号召力。眼下,主心骨回归,他们已经开始商议明春开荒的大计。夏天种下去的番薯,已经是他们最享受的美食。他们对此充满了激情。老大回来了,属于鉴湖学的快乐也回来了。
于是,文峰村夜晚苦读的那盏灯,再度亮了起来。当肖平沉浸在书页中的那一刻,白鹭洲书院的荣耀与恩怨,仿佛与他又没有关系了。肖平返回社学后,汤显祖告诉他,若是有暇,依然可以去府城请教学问。有机会的话,他还会到吉水一游,师生还有机会在鉴湖畔见面。肖平返回的第三天,村里的王本财再次来访。这一次,他没有带随从,是一个人前来。
将王本财迎进院内,肖平端上茶水。王本财表示不需要这些客套,道:“我给你带来个好消息。”
不待肖平回话,王本财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扬了扬,道:“你父亲还活着,通过特殊途径,给你带来了一封信。”肖平听了这话,心口急跳。虽然他一直确信父亲还活着,但心中始终惴惴不安。不通音讯的情况下,再多的理性判断都会显得无力。肖平接过信,迅速拆开读了起来,王本财则随意找了个椅子坐下,笑吟吟地看着肖平。
信不长,但肖平一眼就辨识出这是父亲的字迹:“吾儿:
为父在外,虽遭逢离乱,但眼下平安,切勿挂念。你之事,我略略知道一些。你母亲不在村中,凡事你多与芸芸商议。为父之遭遇,颇为波折,且牵连到朝廷,三言两语难以言明。虽前些日命途多舛,但形势已经趋于明朗,归家不是奢望。好好读书。若遇危急之时,可寻本财贤弟。他值得信任。”这些字都是写在一张纸上的,并没有落款和日期,看来是旅途中草草写成。王本财站起身来,看着热泪盈眶的肖平,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父亲的事情牵扯到朝廷机密,我暂时无法告诉你。不过你放心,我会尽力维护他平安。”
肖平颤声道:“你知道我父亲在哪里?”
王本财点点头,道:“我知道,但这同样属于朝廷机密。眼下他还没有到能够回家的时候,不过我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的。你呢,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读书。”
王本财离开后,肖平捏着父亲的信,在屋子里默立了很久。曾芸芸在外面散步回来,看到他这样,又看到他手里的信纸,便猜到了缘由,道:“父亲来信了?”
肖平点点头,将信递给了曾芸芸看。
曾芸芸看罢,道:“平哥哥,有父亲的音讯,你应该高兴才是,心也可以放得再踏实一些了。我猜,这封信是王员外送来的吧?”肖平惊讶道:“这你也猜得出?”
曾芸芸轻笑道:“远远地看到他从咱们家出来罢了。既然父亲的事情牵涉到朝廷,我猜王员外也是朝廷中人。父亲在信中表明我们可以信任他,我们就先听他安排,但凡事要多留个心眼。你想,朝廷的事情,却需要父亲在外颠沛流离,说明朝廷有自己的顾虑,并非十分遂意。可无论如何,在皇家、在朝廷面前,江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