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
“文武侯”的名号。
坊间茶楼里,百姓们交头接耳的议论着新鲜事。
“听说了吗?金安府开了一家不收束脩的书院,所有适龄的孩子都能送进去读书识字,这要是开到京城来,该有多好?”
听到这稀罕事儿,当即有人反驳:“不收束脩?那书院的夫子怎么过活?难不成他们都是做善事的大善人,不吃不喝也要教授学生念书?”
“那自然是有其他的谋生之法,背靠金安府以及范老大人,怎么也不会将那些夫子饿死,更何况那院长本就是府试案首,不缺吃喝,而且,我还听说他为了给盛阳书院多招些学子,亲自上场参加文斗,与诸多学子论道,学识自然不会差。”
“文斗?什么文斗?可是‘文武侯’参加的那场?”
“正是!不过文武侯只参加了一场便病倒了,真是给咱们京城丢脸。”
“有没有学识是一回事儿,敢不敢上场又是另一回事儿,这文武侯啊,可真是……懦夫之举!”
大盛朝历来便没有什么叫做“文武侯”的称号,有不知者好奇前来询问,此事便愈传愈广,本就沦为京城笑柄的平阴侯府再添笑料。
平阴侯府上下闭门不出,吴氏更是对外称病,不会见任何来客。
赵晴云自是也将此事探听的清清楚楚。
比起对“文武侯”称号的耻辱,她更关心的是在金安府扬名的盛阳书院。
“你确定没说错?盛阳书院的夫子姓宋?”
传消息的小二道:“没错,也不会有错,宋院长的名声早就在金安府传开了,还有他的关门弟子,亦是十分优秀,听说是姓卫,生得极为俊俏。”
赵晴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才过去多久,宋柏轩的腿疾竟已痊愈,参加了府试不说,还成功混上了盛阳书院的院长。
本以为盛阳书院只是一个笑话,可谁能想到,竟真给他们干成了!
还有卫师兄……他不是向来淡泊名利,绝不会参加科举么?为何还要助盛阳书院在金安府扬名?
赵晴云与宋柏轩做了多年父女,与卫辞更是做了多年同窗,对他们师徒二人的才识最是了解,也正是如此才会无比痛恨,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
宋柏轩明明一身学识,却被断去前途,只能窝在乡野为稚童开蒙,卫辞天赋极佳,却死活不愿参加童试,只想像宋柏轩般一辈子教书。
她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丝希望。
可如今……
赵晴云胸腔里止不住的翻涌出酸水,甚至夹杂着愤怒与不甘,但凡她在宋家的日子能好过些,她又怎么会毅然决然的跑来侯府认亲?
当初他们都不肯,如今却纷纷扬名,踏入仕途,将她衬得如小丑般滑稽。
是她贪慕权势,是她无情无义,更是她自找的声名狼藉……可她夺回的一切,本就该属于她,而那些她错过的,皆是他们不愿给。
赵晴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想了许久,最终决定先将怨气搁置,与他们重修旧好。
当初离开时,她与父亲闹得太凶,只能先从师兄下手。
赵晴云低头研墨,很快便执笔想写了一封信,顺便叫人从账房支了二百两的银票,一并放入信中。
相信卫辞师兄会理解她的苦衷,她这样做,也都是为了他好。
倘若师兄想要走得更远,一个强大的岳家才会有更多可能,而再者说,如果能化解与平阴侯府的恩怨,宋家姐姐也会很高兴,毕竟她曾在侯府生活了十几年。
信很快送了出去。
赵晴云日复一日的盼着回信,却不曾想,有一个故人突然找上了门。
那本是她费尽心思都无法攀附的存在。
心跳在不自觉的加快,赵晴云捂着胸口,脸上尽是喜色,忍不住吩咐下人重新帮她梳洗打扮。
她知道,她一直在等待着的机会,终于来了。
这一次,无论如何,她都要牢牢把握住!
第86章 【86】可惜,他还是没能等来回信。……
清茶坊二楼,雅间内。
赵晴云戴着幕笠,一脸忐忑的敲响房门,听见的却是一道极温润晴朗的嗓音:“进来吧。”
“臣女拜见殿下。”赵晴云尚未屈下身去,就被人轻飘飘的托起,清雅的墨香瞬时盈满她的鼻端:“不必多礼,快坐。”
赵晴云睫羽微颤,悄悄掀起眼帘,却恰好对上对方看过来的视线,她连忙低下头,脸庞悄然现出红晕。
“殿下,臣女失仪……”
“这哪算什么失仪?晴云姑娘真是……”裴雯摇摇头,接着又笑起来,“多日未见,晴云姑娘可还好?”
赵晴云轻轻点头,绝口不提她曾多次写信给他却毫无回音的事。
裴雯却好似看透了他心中所想,长长的叹了口气,沉声道:“我知晴云姑娘曾有难在身,可裴某却无力施以援手,实在愧对姑娘的一片信任。”
赵晴云连忙摇头,正要开口,就听裴雯继续说道:“晴云姑娘,这些时日来,裴某虽未曾透露自己的身份,但姑娘聪慧,想来早有察觉,之前的种种隐瞒,还望姑娘莫要放在心上。”
听他的语气如此诚恳,赵晴云一时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