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狐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267章 捉钱令史

第267章 捉钱令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次日。

长孙无忌未上朝,众人还奇怪着,便有一旦任命在朝堂之上宣布。

齐国公长孙无忌任幽州郡守。

给出的理由也很清新脱俗,那便是罗艺叛逆刚平定,幽州百废待兴,需要有一位肱骨之臣去治理,安抚民心。

可谁不知道,这属于降职了。

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可是正三品,而一方太守也只是从三品。

从京畿之地调任地方,这已经属于降职。

何况正三品和从三品差了一个等级。

很多人猜测是不是长孙无忌做错了什么事。

然而原先吏部尚书之职由杜如晦兼任。

这项任命倒也正常,毕竟一时间吏部尚书一职空缺,对朝堂肯定不好。

杜如晦又是李世民的心腹,身兼数职,也是常理之中。

下朝之时。

杜如晦在宫门处拦住了李承乾。

“太子殿下,想必孙神医来府上为某诊治,是您的意思吧?”杜如晦一脸笑意。

自己身体不好,太医署的太医也不是没看过。

可一直也不见好。

这两日,被孙思邈诊治过后,杜如晦感觉自己似乎好了些,这才过来感谢一番。

李承乾挑了挑眉,倒不意外杜如晦会知道。

满朝文武都知道孙思邈现在住在南崖村,时不时在长安城出现,宣传卫生防疫的事情。

无缘无故孙思邈也不会去杜如晦府邸,肯定是有人请过去的。

要是陛下,昨日恐怕就说了。

陛下没有说,只有太子殿下的可能了。

虽然不知道太子殿下为何会关心自己,或许是拉拢,可看着眼前的太子殿下年仅十岁,一心扑在自己的产业上,对太子所做的事似乎并不感兴趣。

这就让杜如晦疑惑不已。

说是来感谢,很多的是试探。

想通了以后,李承乾微微一笑:“蔡国公,你可是大唐柱石,一定要养好身体,为百姓为官,为大唐出力。”

“要是你要是因为身体缘故不能参与国事,那是大唐的损失,百姓的损失。”

“孤相信蔡国公,这点小事不必放在心上,还望多修养身体,能够看大唐盛世。”

说着,李承乾也没有停留,一步便跨出了宫门。

独留杜如晦一人在原地发愣。

他自己都没觉得有如此重要。

大唐柱石?

为百姓做事?

看大唐盛世。

不得不说,这几句话杜如晦激动不已,感觉这辈子值了。

抖动着嘴唇。

就连陛下都未如此夸赞过他。

“克明,你怎么站在这儿?”缓步过来的房玄龄好奇的问了一句。

杜如晦回过神,看着房玄龄一阵开心:“玄龄,让我们一起见证大唐盛世,哈哈哈。”

一阵大笑,杜如晦走路带风的前往三省去上值了。

弄的房玄龄一头雾水。

大唐盛世?

“这克明怎如此说?难道听到了什么消息?”喃喃自语一番,房玄龄看向了不远处的马车。

这不是太子的马车吗?

难道是太子和克明说了什么?

房玄龄眼前一亮,朝杜如晦追了过去:“克明,等等某,等等。”

……

王泉驾着马车回东宫的路上。

“殿下,陈管家传信来,说考卷已经批复完了,是否送勋贵子弟们回府。”

“哦?”李承乾没想到这么快。

大唐第一次另类考试竟然结束了,连考卷都批复完了。

“成绩如何?”

王泉想了想,从袖子中取出了陈管家托人送来的一封信。

里面写了什么,他也不知道。

“这是陈管家让人送来的。”

李承乾接过了信,打开发现里面是十张纸。

密密麻麻的名字。

第一眼看过去,就发现了第一行的名字。

李二蛋,总分:195。

所有的孤儿都冠了李姓。

因为只考了两门,所以总分也就是两百。

李承乾满意的点了点头,古代都不缺少聪明人,虽然考了两门,但也能看出来,都学的不错。

第一张纸,是一百个名字,都写了分数。

第二张,第三张……

一一看过去。

李承乾面色凝重了起来,发现这只有一千人的名字,而熟悉的名字却寥寥无几。

出了前一百有长孙冲、李泰、李恪的名字之外,后面的九百到一千名,勋贵子弟不超过十人。

送过去几十号人,前一千的人数不过十一二人。

这……

也不是李承乾一目十行,而是勋贵子弟都被用红笔画了出来。

这也是陈管家特意而为。

回到东宫。

李承乾一掌将成绩单拍在了凉亭的石桌之上。

喊了声:“王泉。”

“在。”王泉心头一跳,感觉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周围的内侍和侍女也是大气不敢出,谁都能看出来太子殿下此时很生气。

李承乾重重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