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狐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294章 何为官?

第294章 何为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发展,便平调去其他地方,以三次为例,在三个地方都没有建设,便下调品级,郡守不行,十五年调任府尹,府尹不行调任县令。”

“升官也是如此,如无突出者,只能按照五年一调任,十五年一升迁。”

这个时候杜如晦站出来了,他身为吏部尚书,对于李承乾提出的升迁制度有许多的疑惑。

“太子殿下,何为突出?”

“当然是各方面,如官员促进百姓改进农事,比如贞观犁为例,造福百姓的农具,又或者解决一些地区干旱问题,引水入田,便为突出。”

“又或者地方不适种稻米,其他产出不高,那便寻找一些适合当地耕种的作物,带领百姓脱贫,税收连年增高,也可。”

杜如晦正要开口,李承乾直接打断继续道:“再有便是读书,朝廷缺少官员,那就要连年科举。要是当地中举的人多,也能展现官员能力的一项,朝廷还能颁发一块牌匾,赞颂为:科举之乡的美名。”

三种升迁制度,一个比一个难。

可要是能做到这三点,升迁也是应该的。

杜如晦抿了抿唇,对李承乾拱手道:“太子殿下所言确实是不错,可难度也不小,按照这样的升迁制度,恐怕二三十年后,朝堂上都没有多少官员了。”

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也是低声议论。

太难了。

李承乾挑眉:“难吗?只是官员不屑去民间走访,天天待在县衙做官老爷。孤只是说让他们去发展,并非一定要去自己制作,民间很多农家都有农具,聪明的百姓总会弄出一些轻巧方便的东西,官员不下地方去走,又如何得知呢?”

“做官,何为官?上面一个框,拨给单纯善良的百姓。”

“请问,大唐的哪个官员做到了?”

太极殿鸦雀无声,这话谁也不敢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