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狐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447章 归京(上)

第447章 归京(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五月二十。

天色刚刚大亮,巍峨的永定门外便是传来了阵阵沉闷的脚步声,使得刚刚于睡梦中醒来不久,此时正哈欠连天的兵丁以及等候多时的行商走卒们纷纷抬头望去,眼神隐隐有些惊疑。

不多时的功夫,便见到远处天际线上突然驶来了千余名甲胄齐全的京营士卒,在身旁校尉的呼喝声中,井然有序的立于官道两侧,引来阵阵哗然声。

尽管这永定门乃是运河入京的交通枢纽,每日往来行商无数,顺天府尹时常抽调五城兵马司差役负责维持秩序,但像眼前这般大的场面,还是头一遭。

\"莫不是天子于今日抵京?\"

瞧着周遭京营将士如临大敌的模样,人群中很快便有\"机灵\"的百姓一脸兴奋的嚷嚷道。

早在几天前,城中便有消息,声称御驾亲征一月有余的天子已是从济宁启程,不日便将抵京。

算算时间,刚好是这两天。

闻声,在场的百姓们先是一愣,旋即便肉眼可见的激动起来,毫不犹豫的朝着前往涌去,希望能抢个好位置,其中更有些\"胆大\"的百姓,干脆与身旁不苟言笑的兵丁攀谈起来。

一时间,永定门外人声鼎沸,气氛火热。

...

...

巳时三刻。

随着时间的流逝,笼罩在京畿之地上方的晨雾早已被驱散,而永定门外闻讯而来的百姓们也褪去了最初的兴奋,逐渐有些不耐烦起来。

毕竟从始至终,面前的兵丁们都没有向他们透露半点\"内情\",或许一切都是他们的臆想。

\"来了,来了..\"

突然,正当有些汉子眉头紧锁,盯着身后拥挤的人群,琢磨该如何脱身的时候,便听得耳畔旁响起了尖锐的呼喝声。

抬眼瞧去,只见得官道上数十名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已是赫然映入眼帘,目的明确的朝着同样在城门处等候多时的百官们。

\"天子将至,还请元辅做好准备。\"

面对着百官之首,且在之前\"政变\"中坚守住底线的方从哲,京营武臣黄得功弯身抱拳,给予了足够的尊敬。

\"有劳黄将军。\"

闻言,身着绯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赶忙拱手还礼,随后赶来迎驾的官员们便默默整理起身上的衣衫,并按照官位品秩调整站位,表情各异的盯着黄得功逐渐远去的步伐。

此时已有心细的百姓注意到,相比较天子前些时日出京的时候,此时在永定门外接驾的队伍好似\"缩水\"了不少,作为天子幼弟的信王由检也没有露面,倒是坐实了坊间关于其\"病重\"的传闻。

约莫盏茶的功夫,官道上突然传来了若有若无的脚步声,众人脚下的土地也隐隐有些晃动之感。

下一秒,明黄色的日月军旗与大明龙旗猛然于尽头出现,并在头顶烈阳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大明万岁!\"

\"吾皇万岁!\"

尽管大明天子的车驾尚没有露面,但官道上早已有情难自抑的百姓们自发跪倒,并声嘶力竭的呼喝着。

自武宗皇帝之后,大明朝终于又出了一位\"马上皇帝\",且以雷霆手段,平定了一场发生在帝国腹地的叛乱,实在是让他们与荣有焉。

听着耳畔旁此起彼伏的呼喝声,督查院左都御史张问达,大理寺卿邹元标等\"东林骨干\"虽然面不改色,但却下意识的交换了一个眼神。

自古以来,军功便是最能提升天子威势的方式之一,更别提是由天子亲自指挥,且御驾亲征的战事。这才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天子于民间百姓心目中的威望,怕是已然不亚于昔日那位御极四十八年的万历皇帝了。

他们东林党有关于\"众正盈朝\"的宏愿,此生怕是难以实现了!

似乎是察觉到了身后袍泽的感情波动,立于队伍前列的内阁首辅方从哲突然晃了晃有些僵硬的身子,脸上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臣,方从哲,刘一璟,叩见陛下。\"

\"臣等,叩见陛下。\"

\"吾皇圣躬金安。\"

终于,随着大明天子朱由校在身旁数十名戍卫的簇拥下,缓缓行至永定门附近的时候,首辅方从哲赶忙率领着在场的文武官员们朝着天子躬身行礼。

另一侧,英国公张维贤也领着在京的勋贵们迎接圣驾,满是褶皱的脸上充斥着溢于言表的笑容。

\"众卿平身。\"

默默环顾了一圈在场的朝臣们和勋贵们之后,天子清冷的声音于永定门外的空地上响起。

尽管天子出京不过一月有余,但不少官员却觉得眼前高居于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