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一个是砍
第74章砍一个是砍
翌曰
京城
十天之期已过,郑清容出城未归,消息全无,朝野上下对此十分关注。在朝为官的想知道郑清容的死活,在赌坊赌了钱的想知道输赢。早朝上,章勋知作为泥俑藏尸案的大理寺负责人,虽然从六品的大理司直还不足以入紫辰殿参政议事,但郑清容和太常卿打赌的十天期限已至,案子查得怎么样了也是要给皇帝说的,所以今日破例入阁禀报案子事宜。“启禀陛下,郑大人接手案子后,更正了死者非多指之人,凶手才是断了擘指的男人,不过因为死者身份迟迟不能确定,臣和杜大人便从藏尸的泥俑身上入手,于九日前查到泥俑是由江南西道衡州新宁县的一个泥俑匠做的,符合凶手画像,因其身体原因所剩时日不多,叫来问话恐生变故,所以郑大人便亲自去了江南西道一趟,只是七天前庞家坟墓被大雨冲毁,陪葬的泥俑里冲出一具死了十九年的女尸,和本案的泥俑藏尸手法相同,都是做成干尸封存至泥俑中,死者咽喉插着一根折断的筷子,因为后背有一红色胎记,查验出是江南西道那个泥俑匠的妻姐,于十九年前失踪,失踪前和泥俑匠爆发了一场争吵,期间还伴随着肢体冲突,本来这可以更加确定这个泥俑匠是杀人凶手的,但是庞家这批陪葬泥俑是从岭南道潘州茂名县采买的,和孟财主采购的装饰泥俑同时运到京城,双方在运送途中遇到过一场大风,中途卸货避祸,把各自负责的泥俑混到了一起,最后上货也只是随便搬的,鉴于江南道制作泥俑的人家在十九年前改行做了打铁的,终日戴着手套,臣和杜大人觉得岭南道的这个泥俑匠也有嫌疑,于是让禁卫军给郑大人带了消息,若盘查完江南西道的泥俑匠还有疑虑,可去岭南道查看一番。”章勋知将这些天发生的事都简单说了一遍。太常卿才不信什么出城查案的借口,呛声道:“陛下,郑主事说是出城查案,却至今不见人影,反倒是杜侍御史和章司直通过前几日庞家坟里冲出的尸骨查到了嫌疑人,郑主事一去不回,莫不是知道查不出案子,畏罪潜逃了?”他才不会称郑清容为郑员外郎,十天之期已过,她的代职时效已经没了。不过主事这个位置她也坐不了多久了,查不出案子就等着砍头吧。“太常卿此言差矣,郑主事已经查到了案子关键,何来畏罪潜逃一说。“杜近斋向姜立呈上一封今早才收到的密信,“陛下,这是郑大人前几日从江南西道衡州新宁县递来的消息,在臣和章大人跟他传达庞家泥俑的消息之前,郑大人就已经发现江南西道的泥俑匠不是凶手,且通过他手上掌握的线索,已经推查到岭南道潘州茂名县那边,并连夜赶往,以郑大人的聪明才智,找到凶手并非难事,岭南道距京城千里之遥,消息往来也需要时间,太常卿如此迫不及待就要给郑大人定罪,未免有些操之过急。”
孟平照例接了他手中的密信,检查没问题了再递交给姜立。姜立快速过了一遍。
确实如杜近斋所说,郑清容先他们一步发现了江南西道泥俑匠的不对,并且已经动身赶往岭南道。
信件是两天前写的,也就是郑清容查办案子的第八天。看信上的内容,她是抵达衡州新宁县的当天就发现那个叫刘泥头的泥俑匠不是凶手,很快啊,所以发现之后马不停蹄直接转道去了潘州茂名县。从江南西道衡州转去岭南道潘州,不吃不喝快马加鞭也要一天一夜,也就是说她第九天才能抵达茂名县那边。
她要是足够聪明,在剩下的时间里逮到凶手也未可知。再不济,他派去护卫的禁卫军第十天早晨就能到,只要带去了京城这边的消息,也能把人先把嫌疑人给抓起来。
他的禁卫军速度没这么慢的,只是郑清容忽然改道,他们那边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最快也只能第十天早晨跟郑清容那边会合。如此,还有一个白天的时间供她理头绪。
要是都这样了她还查不出来,那就不是他不给她机会了。到时候该怎样就怎样,也不是三岁小孩了,该为自己的事负责了。朝中是缺人用,但缺的是有才之人,而不是恃才傲物不知分寸之人。他确实有些欣赏郑清容,能从扬州一路走到京城,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要不然也不会在杜近斋来请求军队随行护卫的时候,直接把禁卫军调给她。但若是她把握不住这份欣赏,那就没必要留用了。有才之人又不是只有她一个,可以再培养。想到这里,姜立出声道:“杜卿所言极是,太常卿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况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她能逃哪里去?”
被皇帝点名,太常卿语气倒是不如先前冲,换了一个说法:“陛下,老臣也是关心案子,毕竞悬案久拖也不是个事,郑主事当初信誓旦旦说十日内破案,京城甚至为她单独开了一个赌局,这要是出了什么差错,恐怕整个朝堂都会被天下人笑话。”
此话一出,便有不少看不惯郑清容行事作风的官员开口附和。“太常卿言之有理,陛下,这案子已经不单单是三法司的事了,关乎整个朝廷颜面,底下百姓都看着呢,郑主事要是查不出案子,主动站出来认输,朝臣也不会笑话他什么,可现在不见人也不见消息,很难不让人多想。”“这赌当初要是关起门来打的,耍些无赖那么也没什么,毕竟都是同朝为官的,可以不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