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狐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女钳工[六零] > 北方市场

北方市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经年累月的看它、见它,对它习以为常,数十年如一日无形的熏陶,有些东西就融进骨子里了。

她对船舶并不是一无所知,更别说,她还学过机械原理,机械传动技术,金属物理,材料学这些课程。

她好像真的截留下来一些!!

十二公里的长距离海上奔袭,尽管是莽撞和冲动的置气。但有好的结果!

意料之外的好结果!!

在早上刷牙的时候,林巧枝都在哼着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大

“林工,心情不错啊!”

“对喽!”

林巧枝风风火火洗漱完,到了厂里,想了又想。最终,她把枕头下小本上的那个图纸,转誉到记录了分体研制工作笔记的那个牛皮本的后面。

距离分体研制的内容不远。

如果看入了迷,往后多翻两页就能看到。

大大大

北方某县城。

《红旗牌拖拉机速查速修百问百答》不知怎么流传到了这里。北方本土供销社、报社报刊亭等渠道,其实并没有铺设《红旗》这本书,因为红旗农械厂的拖拉机并没有卖到这里。这里是北方两位老大哥的地盘。

长春拖拉机厂和天津拖拉机厂是雄踞北方的拖拉机龙头厂。在“中国三铁牛"中,他们才是资历更老,技术更高的大哥级存在。供销社自然不会采购,也不会在北方这片市场制定计划。但有时候吧,普通人民群众是不管什么龙头不龙头的。而且只要人有流动,很多信息都是会相互传递的。在一辆辆南来北往运行着的火车中。

这些搭乘火车来去的人,自然将南方火热的《红旗》带了回去。有的直接带回去了书。

有的听说了有这样一本好书,教维修拖拉机的,写得特别好,简单又好懂。等回到了家乡,自然就想去打听一下,于是去了供销社。结果跑到供销社一问,没有!

“怎么会没有?"见供销社的销售员感觉像是随口敷衍的样子,“就是那个修拖拉机的,都说写得特别好。有好多生产大队买了,就把大队里拖拉机的小毛病给解决了。”

“对了,好像还有一个河南适用版!”

他这一趟去南方办事,听到好几回了,提到的人都赞不绝口,这得是有多好用?

见供销社实在是买不到,没办法,他又跑去报刊亭、县里图书馆之类的地方。

供销社被问得多了,也知道了这么一本书、有的供销社主任一打听,那是南方用的拖拉机,跟咱们北边没关系,就没有理会。

有的供销社也没管那么多,有群众要,有这个需求,那就顺手弄一批来呗。不多,但有。

很快就卖出去了。

很多人也不管什么红旗牌不红旗牌,听到别人说写得好,好懂好学好用,就跑去打听,然后看到目录一一"我们村拖拉机也有这个问题啊!”为自家拖拉机小毛病恼火又头疼的。

买回去一试,哎呦,有用!

热情豪爽的北方人可不兴藏着掖着,逮着人都得唠两句,再唱瑟两句他们村自己修好了拖拉机。

消息很快就在村村之间口口相传。

类似的场面,在辽阔的北方土地上四处冒头,然后遍地开花。柴主编以为加印过,应该一时就不需要担心了,毕竞再怎么说,这也是一本技术类书籍,和教科书、文学作品那些受众没法比,能在南方各地农村都听说这本书、见到这本书,就属非常畅销了。

没想到因为北方市场忽然插进来这一脚,直接大大带动了《红旗》的销量,即使是八万册加印,南北两大市场在快速消化,一下就消化完了。不仅是是出版社和供销社了,连红旗厂这边都没想到,这本书的销量会这么好。

听到出版社紧急联系,说起北方市场和再加印的事,红旗厂内众人的第一反应也是,“北方市场?他们买我们的拖拉机维修书干啥?”厂办干事没忍住拿起一本看了下。

书名是《红旗牌拖拉机…》没错啊!

再往下看,也是写的【红旗农械厂推荐出版】等翻开封面,作者的名字写的是林巧枝,后面第二排开始一列人,前面打头的是“技术支持:”,这些名字后面,也明明白白写了【红旗农械厂工人联合出品】

还是路锋看了看书,把书往桌上一放,身体往椅子后靠:“其实也不是没道理。”

会上,大伙儿看向他。

路锋道:“咱们的拖拉机技术,本来就脱胎于北方,很多核心的东西,即使迭代过,根子上也是一样的。”

如果用金庸武侠的说法,那叫同根同源,师出一门。路锋指着其中一个问题:“比如这个飞车',长期处于半联合状态,就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北边造的那一套也一样。”显然,在这件事上,他是最具有发言权的。这一说,就给大伙说得面面相觑了。

就是吧,想到北方拖拉机的两位老大哥,被他们红旗厂这个小老弟,悄无声息的偷了家,怎么就有点止不住的偷乐?温东鸣乐得一翘眉毛,玩笑说:“你们说,北边的兄弟单位,现在会不会也在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