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寡人,谁还配做他的父亲?^……
第82章除了寡人,谁还配做他的父亲?
第83章
秦王对“不费吹灰之力灭齐国”一事,确实很感兴趣。对现在的秦国疆土来说,赵国故地西面的边境,与齐国正好紧邻,不得不把提防这个不安分的邻居一事提上日程。
与其费心费力千日防贼,倒不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灭掉贼!听完范增的计策、接过对方的信物后,秦王当即命人为他们解开绳索,许下了一个承诺:
如果对方此番入齐,真能从内部成功攻破齐国朝堂,让秦国不费一兵一卒灭了齐国,他必会一视同仁论功行赏。
甚至,他还好心地让人把马匹还给了对方。侥幸保住一条性命的范增,一再发誓绝不会让秦王失望,千恩万谢地带着季布一行离开了。
望着众人的背影,李斯忧心忡忡问秦王,
“王上把范增那伙人放了,万一,他们一去不复返.…”虽然范增这计划,听起来着实诱人,但这帮人,毕竟是一帮想刺杀王上的贼人啊.…
按他的想法,还是该留下几个,押回咸阳当人质更稳妥。李世民指着,被士卒搬到道旁的半块巨石,“李师兄你看,这石头的跌落之处,与我阿父的车马相距甚远,而除此以外,他们没有再发起任何攻击,可见,范增确实已经临阵变卦了.”范增是项羽麾下第一谋士,季布是项羽手下五大名将之一,这种现成的人才,本就是秦国急需的,更遑论,对方还莫名其妙地,突然主动倒戈投奔秦王.…而历史上秦灭六国时,最轻松的一战确实是灭齐,秦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迎来了齐王的主动献城投降一一
如果范增他们真能让这一天早日到来,秦国自是喜闻乐见的。秦王颔首赞同孩子的话,
“用这行刺未遂的百人性命,博一个垂手而得齐国的机会,于我大秦而言,并无半分损失。”
若是赌输了,等秦军灭六国后,再把这帮贼人抓来杀掉也不迟。更何况,范增此人不但有急智,亦有釜底抽薪的勇气,是个聪明人。一个肯对着自己这秦王低头的聪明人,自然知道,这天下,将会成为何人的天下,会蠢到放弃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吗?待疾驰了数十里,憋了一肚子不解的季布终于问出了疑惑,“范公一向大义重信,这回为何要背叛齐相,转而投秦?”范增勒紧缰绳放慢了速度,把齐相故意把他们骗来当探路石一事说了,又意味深长提醒众人,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依老夫看,秦王和秦太子皆有帝王之相.秦国终结乱世乃是天命所归,既然齐国迟早要亡于秦国之手,这泼天的大功绩,为何不能由我们摘来献给秦国?”
季布恍然大悟,沉思道,
“但我们这趟刺秦不利,齐相那边岂非.…”范增胸有成竹笑道,
“此事,老夫早有成算,你们按我说的办就行!”他在楚地乡间,养名望蛰伏多年,终于阴差阳错迎来这么一个位极人臣的大好时机,又岂能不好好珍惜?
灭齐头功,他势在必得!
秦王的车队,在前往雁门的途中,又相继遇到了两拨刺客。经审讯,一拨是燕国派来的,一拨是楚国派来的。再加上先前齐国的那一拨,这三国,倒是不约而同选了个刺秦的“好时机”。不过燕楚这些刺客,就没有范增那帮人的好运了,他们被斩杀当场,挂在沿途城墙震慑着妄想再铤而走险的世人。
但这在李斯看来,依然足够让人胆战心寒,遂一再劝谏秦王早些离开赵国归秦。
秦王也有些担心两个孩子的安全,在雁门郡待了几日后,便启程前往太原,再经由太原回到了上郡。
是夜,夜朗星稀,上郡军营署衙中一片静谧。秦王在烛光下披衣查看着今日送来的急奏,两个孩子在一旁睡得正香甜。当君王翻阅到下一页时,扶苏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大喊,“阿父,阿父…不要杀孩儿呀!”
秦王心中一震,忙丢下急奏,抱起孩子低声疾呼,“扶苏,扶苏,快醒……”
然而,就算被吵醒的李世民跟着父亲一起大喊,扶苏也面色苍白地挣扎在噩梦中,迟迟没能醒来。
他梦到自己长大了,看起来都快有阿父那么高了,虽然看起来很陌生,但他知道那就是自己。
此时此刻,这个大扶苏也在上郡,也在他们今日抵达的这处署衙中。他站在一旁眼睁睁看着,那个一脸倨傲的宦者,正在念父亲写给他的诏书,“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1)
扶苏急了,不!不是的!
大秦的太子是阿弟世民呀,他怎么可能因为自己当不上太子,就对父亲百般生怨?
宦者命人取来一把利剑,说着“请长公子遵旨行事吧",他连忙流着泪摆手拼命大喊道,
“不是呀,阿父一定是错怪孩儿了!我从来就没想过要当太子,我是兄长,我怎么会抢阿弟的太子之位呀!阿父,阿父…不要杀孩儿呀…”然而,不管他怎么惊慌害怕地又哭又喊,也阻止不了梦中那个成年的大扶苏,阻止不了对方含着泪双手接过了剑。
然后,他慢慢朝内室走去,当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