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天子一怒,山河颤栗!
太极宫,太极殿中。
“启奏陛下。”
“散布在长安乃至山东、河北的谣言出自魏王府、东宫。”
头戴武冠,一身裤褶、腾蛇纹盘领窄袍,胸前绣着犀牛的李君羡给人一种儒雅不失勇武的感觉。
“崔仁师倒是耍得一手好把戏。”
“天下第一高门。”
“他们还想要些什么?”
殿内气氛一下子变得肃杀起来。
延续了几百年的门阀政治一直到唐朝也不曾改变过,尽管陇西李氏在关陇集团中地位非常高,攻下长安后,李渊也不敢马上称帝,得罪关陇门阀,而是先立杨侑为帝,然后禅让给自己,这一套恰恰是杨坚做过的。
李渊和他的储君李建成所代表的关陇集团与李世民背后的山东集团必有一战,李家父子、兄弟之间不急于动手,毕竟骨肉亲情,但他们背后的属下已经急不可耐,太子和秦王只能活一个。
《氏族志》的修订是李世民给山东士族的一次警告,山东士族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又活跃在长安。
“陛下。”
“其中,有魏王府、赵国公府、汉王府等间作,我们的人一样被清除出东宫。”
“那日,黎阳郡公出了东宫,长乐公主、宗正少卿、城阳公主、襄阳郡公进了东宫。”
龙椅上的李世民不免坐正了身子,眼眸眯着,面无表情道:“这些都是他干得?”
“高明变了,又或者是朕少有关注他,不知太子。”
李世民自嘲一笑,却让太极殿的气氛再度变得不一样。
“陛下。”
“崔氏联合了五姓七望,想要在望日朝会上借此攻讦太子殿下。”
“好,好啊。”
“朕看高明说的不错,我大唐皇族还不如区区一个博陵崔氏。”
左武卫将军李君羡径直跪在了地上,低头默然。
“崔季舒不明君臣之义,其子嗣后人,不允录用。”
一旁的内侍恭敬领命,匆匆下去传诏了。
“增太子左右卫率,领府兵八百,予其自行决断之权。”
李君羡倒吸了一口冷气。
胡国公秦琼、鲁国公程咬金、剡国公罗士信的后人一并进入东宫做属官。
开化公赵节身份同样不凡,长广公主和开化郡公赵慈景之子,皇亲国戚。
“是。”
“青雀在做些什么?”
“禀陛下。”
“《括地志》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工。”
闻言,李世民摇了摇头,莫名道:“青雀还是文弱了些。”
左武卫将军李君羡瞪大了眼睛。
“传诏,魏王长子李欣聪明伶俐,孝悌有加,封晋阳郡王。”
随着第三名内侍的离开,李君羡的脑子都要被干烧了。
当年,大唐起兵就是夺了隋朝晋阳宫中储存的兵甲、粮秣,晋阳二字何其特殊。
摆了摆手,李世民逐客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左武卫将军李君羡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脚步阑珊的走出了太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