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英才汇聚,东宫一窝子庶族!
东宫,明德殿。
太子詹事岑文本、少詹事张玄素、左庶子马周、右庶子李百药、家令赵弘智、更令杜正伦、仆令来济、东宫左长史许敬宗、东宫右长史王玄策、录事参军裴行俭、兵曹参军刘仁轨汇聚一堂。
“人都到齐了。”
“还有要打退堂鼓的也可以直接提,否则,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事实上,在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的脚已经好了,只以为他有脚疾,所以才是这个姿态。
左庶子马周上前一步,站出身来。
“左庶子但可直言不讳。”
“是。”
‘嚯!!!’
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博陵崔氏主脉阖族被诛之事,谁又能不知道呢。
岑文本、张玄素、李百药、赵弘智等人心中一激灵,全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天下庶民千千万,士族呢?百分之一,又或者是千分之一。”
“宾王以为如何?”
轰隆!
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无一不是士族身居高位,李家本就出身五姓七望之一的陇西李氏,在这个时候,太子李承乾提出这样的言论,一旦传扬出去,天下士族必视其为仇寇。
“太子殿下可知这番话传了出去,有何等后果?”
“孤做都做了,还怕人说吗?”
“嘶!!!”
这句话已经不是单纯的回答马周的问题了,而是连带着那个天下士族猜测的问题都解答了。
马周、岑文本、张玄素、李百药、赵弘智等人尽皆瞳孔放大,满脸不敢置信。
“孤岂能不知?”
“前隋大业五年,天下有人口907万户,4602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什么样的世道,所谓的圣贤书翻开一页页,全都写着吃人二字。”
环视众人,李承乾的话语好似刀锋般在每个人心口上割了一刀又一刀,鲜血淋漓。
在场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世家大族在隋末的乱世中屹立不倒,甚至愈发强盛,靠的是什么?无非是弱肉强食,那些因为战乱失去了家园的百姓一个个成为了门阀士族的佃农、奴仆。
“在场各位有一说一,谁是士族出身?”
李承乾的目光第一个落在了岑文本身上,调侃道:“祖父岑善方,仕西梁萧察,官至吏部尚书。”
“若非你十四岁前往司隶为父诉冤,你父亲何以昭雪?”
“是。”
“少詹事、左庶子、家令、仆令、右长史、兵曹参军。”
“不是。”
哪怕来济是来护儿之子,却怎么都算不上士族,其父来护儿自幼父母双亡,由伯母吴氏抚养成人,妥妥的泥腿子。
“更令出身洹水杜氏,左长史出身高阳许氏,录事参军出身闻喜裴氏。”
说着,李承乾看了一眼李百药。
“我哪里敢与博陵崔氏有关系,不过是安平县人。”
更令杜正伦、东宫左长史许敬宗、录事参军裴行俭同样面露苦笑。
高阳许氏同样如此,为汝南许氏分支,县望都算不上,更别提沾什么光了。
到了他这一代,父亲裴仁基,家兄裴行俨亡故,凭借二者功勋,有了弘文生这个身份,正准备参加明经科考试,就被太子伸出的橄榄枝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