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班固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SX省XY市)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在史学方面,他以父所撰《史记后传》为基础,潜心撰写《汉书》,历时二十余年,基本完成这部著作。《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新体例,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在政治方面,班固曾担任兰台令史、郎官、玄武司马等职务。永元元年(公元89年),他随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参预谋议。但后来窦宪失势自杀,班固受牵连免官、被捕,最终死于狱中,享年六十一岁。
在东汉那个风云变幻又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有一个人的名字格外耀眼,他就是班固。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简直是一位“斜杠青年”,既是史学家,又是文学家,还是个官场“打工人”,他的人生经历,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大戏,充满了故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唠唠这位东汉大咖的精彩过往。
话说公元32年,在扶风安陵的一个书香门第,班固呱呱坠地。他出生的家庭,那可是相当有文化底蕴的。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家,就像一位资深的历史“探险家”,对历史研究充满热情,经常到处搜罗各种历史资料,沉浸在历史的海洋里无法自拔。他的伯父班嗣,也是个文化圈里的名人,喜欢钻研学问,家里的藏书多得像个小型图书馆,各种古籍经典应有尽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的求知欲越来越旺盛。十六岁那年,他告别家乡,来到洛阳太学求学。太学,那可是当时的最高学府,汇聚了天下英才,就像一个知识的大熔炉,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班固在这里如鱼得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经典著作,无论是儒家的经义,还是诸子百家的学说,他都能深入钻研,并且融会贯通。
接过父亲的笔,踏上修史之路
看着父亲留下的遗稿,班固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父亲对这部著作的期望,也明白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接过了父亲手中的笔,决定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续写《史记后传》,也就是后来的《汉书》。
但是,班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他都咬牙坚持。他的生活变得简单而枯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修史。他的世界里仿佛只有历史,那些历史人物就像他的老朋友一样,陪伴着他度过一个个日日夜夜。
官场沉浮,命运多舛
一开始,班固因为才华出众,被召为兰台令史,这是一个掌管图书秘籍、典校秘书的官职,虽然官职不大,但对于热爱学问的班固来说,简直就是个“天堂”。在这里,他可以接触到大量珍贵的书籍资料,为他的史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每天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乐此不疲,工作起来格外卖力。
后来,班固又被任命为玄武司马,负责守卫玄武门。这个职位虽然比较清闲,但责任重大,毕竟玄武门是皇宫的重要门户,安全问题可马虎不得。班固在这个岗位上也做得尽职尽责,他每天都按时巡逻,检查城门的安全设施,确保皇宫的安全。
在战场上,班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窦宪出谋划策,立下了不少功劳。窦宪也对他非常赏识,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是,好景不长,窦宪因为权势太大,引起了皇帝的猜忌,最终被赐死。班固因为和窦宪关系密切,受到牵连,被免官入狱。
出狱后的班固,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继续从事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心愿。然而,命运似乎对他格外残忍。不久之后,他又遭到了别人的陷害,再次被捕入狱。这一次,他再也没有那么幸运了,最终死在了狱中,年仅六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