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牛丟了
“出警出警,江源乡上根村养牛大户丟了一头500多斤的小黄牛。”
哎,人的事有一箩筐,现在还要找牛?潘向前在心里嘀咕。
潜来多为人和蔼,一双标志性的眯眯眼看起来特别无害和喜感,但传说他办起案子来,眯眯眼一眨,手段雷霆。
江源乡离溪头镇32公里,昨夜是潘向前和潜来多值班,现在是早上5点36分,潜来多带上潘向前和辅警江然发火速出警。
道路两边,山峦连绵、群峰耸峙,云雾绕着叠翠,飘飘渺渺似真似幻,山脚下,连绵梯田金黄灿烂,稻香沁脾。鸟啾从空谷传来,动静相宜,涤荡人的心灵。
沿着蜿蜒的道路盘旋而上,向云端的视觉感越甚。潘向前的耳朵明显有了压迫感。
江源乡的村民大多外出开超市,你带着我,我领着你,老乡带老乡,竟也将超市生意做成了一个产业。留守的村民承包茶山,种绿茶。也有的依托高大杉木和婆娑修竹的好生态,建起了绿色牧场,将养殖业做得风声水起。
由于这些小黄牛一直被当地养殖户放养在山上,野性十足,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这会儿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隐藏的危险不可预料。
“这里就是江源乡乡政府所在地上根村,村里有560人口,留守村民不足300人。”潜来多指着犹如后花园的上根村,“村子不大,但规划不错,村民有了钱,回村里盖了不少新房,不过村尾还是保留了原来的模样,黄泥房石头房原生态。”潜来多跟潘向前和江然发介绍,如数家珍,这可是他的辖区。
一年大部分时间,汪志国夫妻俩都要到外地转场养蜂,追着花期跑。家里老母亲80岁了,带在身边怕受颠沛流离的苦,虽然老人自己还能洗衣做饭,但若留在家中,又总是不放心。
“老潜,办完了事可得上我家喝口水,我的老寒腿多亏你送的护膝,我睡觉也穿着,感觉好多了。”一位胡子花白的大爷拄着拐杖也走了过来。
“这娃长得真周正,新来的吧。”陈大爷笑呵呵地指着潘向前问。
“年轻人,当警察好哇,那你先忙,不能耽误你。”
养牛场就建在当地人称为仙草岙的村后山上,据说山上草丰林茂,绿意盎然,很适合发展畜牧业和水果种植。
潘向前缓慢行进,挂倒挡,前进,再挂倒挡再前进,连倒了两次才通过急弯。他现在有点明白大货车内小黄牛颠簸发狂疾奔的原因了。
场外,是山水禀赋,场内,绿植花艳,称得上是美丽牧场了。
农场主老赵焦急地说:“昨晚运了一批小黄牛回牧场,开货车厢门时,一头黄牛趁人不备,挣脱逃窜,我们场里几个工人追得满头大汗,想着先自己循迹找找,但是山上林密,天又黑,我们也不敢贸然久留。这不,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我们这才报了警。”
这牛攻击起人来,架势雷霆,冲过来若避之不及受伤事小,如果危胁到村民的生命那可不得了。
“老赵,你带路,我们沿着牛消失的地方再找。”一脸和蔼的潜来多难得有这么正色的时候。
这些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力,江源乡山林植被茂密。潘向前一行进山没多久,裤脚就被草木的晨露打湿了。山上云雾缭绕,空气湿润,也给寻找小牛带来了不少阻碍。
虽然眼前大山景致烂漫,但任务在肩,潘向前不敢懈怠。
“警察同志,别着急,有办法的。”一位年逾六旬的老汉饱经风霜的脸上笑容朴实,“看痕迹,通过观察脚下泥土或牛粪的新鲜程度判定牛出现的时间,也可以哞哞呼唤,刺激牛回应来判断方位。”
“各村村民注意了,大家注意了,上根村走失一头500多斤的黄牛,该黄牛有一定的攻击性,大家注意防范,如有线索,不要贸然行动,通知村里或乡政府……”
村里的妇女安顿好家里的老人孩子,尽量不出门。有些胆大热心的山里汉子,自发地加入到找牛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