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坎坷的求学路(7)
7.学业有成
师范的学制是两年,我觉得太短了。还没新鲜过来,就要毕业了。毕业就意味分配,到什么单位去工作,这对以后的发展甚至成家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胜利油田的二级单位很分散,三级单位都有学校。近的就在油田基地,或者方圆十几公里的周围内。远的几十公里,上百公里,像孤岛、临盘、濮阳等很偏僻的地方。那时候同学们的思想还是很单纯的,没见谁议论过分配的事,都很平静地等待学校安排。
几天后通知下来,我被分配到供应处。供应处可是油田的一流二级单位,就在基地,离油田指挥部也就一公里的距离。一同分过去的还有两个同学,一共三人。拿到通知的第二天,我们三人一起到供应处教育科报道。得知分配到位于淄博张店的胜利油田钢管厂子弟学校。我高兴极了,因为再回家就省去了东营到淄博的路程,意味着以后回家不用在车站过夜了。
钢管厂是油田的内部企业,四五百人的规模,生产输油输气的钢制管道。胜利油田是个比较特殊的大国企,企业可以安置家属。所以油田职工的子弟很多,学校有60多所,这就需要很多教师。厂址在张店以东20公里的黑铁山东侧,山并不高。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队伍在这里起义,山后还有烈士陵园。北邻是大国企金岭铁矿,还有镇政府所在地中埠镇。再往东往南就是几个村庄,村庄很密集,几乎是连着的。山下有一条小公路通往张店,公共汽车每天往返5班。这个单位分南区和北区两部分,南区是厂部和生产车间,北区是生活区。生活区除了几栋三层的单面住宅楼外,还有一处职工食堂和招待所。招待所是东西向的两层小楼,一个可以停车的大院子,角落处一座小型的茶炉房。
回到家,老爹拿出一双拖鞋,说这玩意穿上轻松凉快。这在以前农村是没有的,算是新鲜玩意。老爹说,这两年分田到户,农民的收入好多了,而且全年吃细粮。没有谁家吃不上饭。干活也随便了,想干就猛干,不想干就不干,没人管着。农田管理的都不错,沟头河边上都有人耕种,没有一点浪费土地的情况。耕地运庄稼都用上拖拉机,别说人力,连牛都不用了。我的一个侄子很幽默,说“这年头,吃的是馍馍蛋子,大蒜瓣子”。说“干活省劲,村集体的牛都装罐头了”。我看了看家里,也的确有些变化。院子里不仅种了菜,还种了月季花。我想农民也开始有闲情逸致了,这在过去的确不可想象。娘还是那样做饭洗衣服,只是脸上的皱纹多了些。晚上闲聊的时候,说起了婚姻的事。我流露出想退婚想法,我说想找一个城市人。爹娘听了有些发愣,但没说反对的话。暑假一个多月,帮爹干些农活,早晚和爹娘拉拉呱,很快我就该走了。爹娘为我带了路上吃的,还准备了点农特产品。那天早上饭后,娘抹着眼泪送我到大门口,爹骑自行车送我去车站。虽然我向往新的生活,可是对老家对爹娘还是有些不舍。或许是对家的离别情,也或是坐车出门再不新鲜,总之一路上不再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