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开门大典
竹屋内,周参放下手中的书卷,仰首看向余怀安:“余兄,没想到,寒潭一关,你过的倒是如此轻松。”
余怀安微微一笑,解释到:“不过是侥幸罢了。”
周参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侥幸?能在寒潭中撑过一炷香的,可没几个是侥幸。余兄不必谦虚,想必是临江余氏的家传绝学吧?”
余怀安先是一愣,随即摇头:“周兄误会了,家父只是宁江府的郎中,哪有什么家学。”
周参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恢复平静:“原来如此,倒是我唐突了。不过余兄能凭自身本事走到这一步,实在令人佩服。”
周参瞥了一眼刘继文离去的背影,低声道:“余兄可知,刘家与临江余氏素有仇怨?”
余怀安故作疑惑:“哦?愿闻其详。”
周参淡淡道:“据说百年前,刘家先祖与余家先祖争夺元婴机缘,结果弄得双方死伤惨重。自此,刘家立誓与余家势不两立。”
余怀安若有所思:“原来如此。”
周参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余兄虽非余氏后人。刘继文这几日对你态度冷淡,只怕与此有关。”
余怀安苦笑:“看来我这姓氏,倒是惹了麻烦,还请余兄有机会帮我化解下误会。”
周参微微一下笑:“这倒无妨。不过,余兄莫怪周某多言,在这北玄宗中,姓氏固然是块敲门砖,但若自身实力不济——”
他随手拈起一枚灵果,指尖微微用力,果肉瞬间化作齑粉,“便是世家嫡系,也早晚沦为弃子。”
余怀安若有所思:“周兄的意思是,世家子弟也并非高枕无忧?”
周参点头:“宗门终究是修仙之地,而非凡间朝堂。长老们可以容忍世家跋扈,但绝不会容忍废物。余兄若能在测试中展露锋芒,自有峰主抢着收你为徒。”
他顿了顿,语气忽转低沉:“不过……余兄也需小心。修仙世家的孩子从小修行,倘若落后太多便会失去家族资源受尽冷落白眼,所以他们通常勾心斗角,最是不能容忍别人强于自己。尤其是寒门出头,你越亮眼,他们越容不下你。”
余怀安听闻点头致意,若有所思。
..................
..................
晨光初露,北玄宗七十二峰巍然矗立,峰间古木参天,枝叶间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石阶上,斑驳的光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在为新入门的弟子指引方向。
余怀安走出竹屋,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山间清新的灵气,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期待与敬畏。这北玄宗,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宗门,光是这山门前的景象,便已让人心生向往。
广场上,晨雾未散。余怀安随着人群踏入广场时,已有数千新弟子列队等候。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衣着形制各异——有人身穿丝绸,腰配美玉、宝剑,有的只是身着廉价的棉衣。
“铛——”
钟鸣九响,云雾散开。各峰长老的虚影凌空而坐,威压如潮水般漫过广场。余怀安屏息抬头,见正中高台上立着一尊三丈高的青铜古鼎,鼎身刻满鸟兽符文,烟气缭绕间,隐约有龙吟声回荡。
“肃静!”
一道苍老声音自云端落下,众人噤声。只见高台上凭空现出一名紫袍老者,须发皆白,双目却如青年般清亮。他袖袍一挥,古鼎中骤然腾起千道金光,化作漫天篆文浮于半空。
大典流程枯燥冗长。余怀安听着长老宣读门规,目光扫过人群——周参垂首静立,似在默记训诫;刘继文缩在队尾,道袍下隐约露出半块啃剩的灵果;陈雪见倒是站得笔直,小脸紧绷,袖中手指却不停掐算着什么。
日上三竿时,终于轮到资质测试。
广场上如洪钟一般的声音再次响起:
“北玄宗立派三千载,有教无类,唯才是举。今日入门大典,凡通过洗晦者,皆可测资入道。资质佼佼者,可直入九峰;次者为上品,可入内门七十二峰。资质中品者,可入外门。余者可选为杂役、力士和道童。”
众弟子按地域分队,逐一触碰古鼎旁立的“鉴灵碑”。碑高九尺,通体漆黑,弟子以手抚之,碑面便会显出灵根尺寸与属性。
余怀安等人按规定站好队列,身旁的人群中却传来声响。
“东海杜氏,杜元!”
执事弟子话音未落,广场上已是一片骚动。余怀安循着众人目光望去,见东侧队列中走出一名锦袍少年。那人估摸着约十三四岁,眉目俊秀,腰间玉佩莹白如月,佩剑镶满宝石。每踏出一步,周遭弟子便自觉向后退去。
“是杜家的天才杜元!”身后有人低呼,“听说他天生‘七寸玲珑体’,杜家老祖亲自为他淬炼本命法宝……”
杜元神色淡漠,仿佛周遭的惊叹与议论皆与他无关。
余怀安默然打量那少年。只见他神色淡漠,仿佛周遭议论与他无关。
杜元掌心贴上鉴灵碑的刹那,碑面骤然爆发出刺目金光。七道流光如蛟龙腾空,在碑顶交织成北斗阵纹,每一颗星子都璀璨夺目,映得整座广场金辉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