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刘裕茅屋度寒岁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
刘裕的父亲刘翘,只是郡里一个小功曹,微薄的俸禄勉强支撑着这个家。母亲赵氏,是个朴实勤劳的妇人,每日操持家务,精打细算,只为能让日子过得稍微宽裕些。在刘裕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发现他对书本毫无兴趣,那些之乎者也的文字,远不如他手中自制的木剑、木枪来得有趣。
清晨,天还未亮,刘裕就被窗外的鸡鸣声叫醒。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从破旧的床上爬起来,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编织草鞋是他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之一。他坐在昏暗的屋内,借着微弱的晨光,拿起一把稻草,熟练地编织起来。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和伤口,那是长期劳作留下的痕迹。稻草粗糙,常常划破他的手指,但他早已习惯,只是简单地包扎一下,便继续手中的活计。
编织完草鞋,刘裕将它们整齐地放进竹筐,挑着担子前往集市。集市上人头攒动,喧闹声此起彼伏。卖草鞋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竞争异常激烈。刘裕找了个角落,将草鞋摆放好,开始大声叫卖:“卖草鞋咯,结实耐穿的草鞋!”然而,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多只是匆匆瞥一眼,便转身离开。一天下来,他卖出的草鞋寥寥无几,换来的钱只够买一点糙米和咸菜。
等待的过程总是漫长而煎熬,刘裕的眼睛紧紧盯着水面,不放过任何一丝动静。有时候,等了很久都没有收获,他的心中难免会有些失落。但他从不气馁,一次次地收网、撒网,周而复始。
打了鱼,刘裕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集市,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他蹲在集市的一角,面前摆放着新鲜的鱼儿。“卖鱼咯,新鲜的鱼!”他大声叫卖着。然而,集市上卖鱼的人也不少,想要卖出好价钱并不容易。刘裕一边热情地向过往的行人介绍自己的鱼,一边留意着其他鱼贩的价格。他知道,只有价格合理,才能吸引顾客。
除了卖草鞋和打鱼,刘裕还会上山砍柴。他背着一把破旧的斧头,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茂密的山林。山林中荆棘丛生,蚊虫肆虐,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但刘裕毫不畏惧,他挥舞着斧头,用力砍伐着树木。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
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刘裕却从未抱怨过。他对继母孝顺有加,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她。有一次,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刘裕为了让继母吃上一口热饭,冒着大雨去河里打鱼。河水冰冷刺骨,他在水中摸索了很久,终于抓到了几条小鱼。当他带着鱼回到家时,全身已经湿透,冻得瑟瑟发抖,但看到继母脸上露出的笑容,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这个乱世之中,刘裕就像一颗顽强生长的野草,虽然身处困境,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坚韧,努力地活着,等待着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正在不远处悄然降临,他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第二天,刘裕早早地起床,来到了继母的房间。他跪在继母面前,郑重地说道:“母亲,孩儿不想再这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如今乱世之中,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孩儿想去参军,为国家效力,也为自己挣一个前程。”继母看着刘裕坚定的眼神,心中虽有不舍,但她知道,刘裕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她轻轻抚摸着刘裕的头,说道:“孩子,你去吧。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地活下去。”
当刘裕来到征兵处时,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年轻人。他们和刘裕一样,都渴望在这个乱世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刘裕站在人群中,看着周围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将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