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狐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 身世

身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哪怕一年后沈夫人也诞下嫡子,熙儿的身份终究是改不回来了。

将错就错这些年,熙儿也慢慢长成。与她年岁相仿的姑娘大多都已经说好了人家,孟夫人如何能不着急。总不能她的女儿还顶了嫡子身份,耽误一辈子的姻缘。

上月她好不容易寻到机会向侯爷提起此事,侯爷却只道:“宁熙是顾家血脉,我当然对她多有打算。此事休要再提。”

侯爷没用完晩膳便拂袖离去,孟夫人无计可施。

顾宁熙为母亲布菜,安慰道:“孩儿觉得眼下很好啊。”

虽然知道侯府是在拿她为三弟探路,但能在朝堂,于她而言远胜过被拘在后宅。

况且……顾宁熙笑了笑,也只有在朝为官,她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或许太子继位,此事能达成得更容易些。

她叹口气,又想起了自己的梦境。

……

顾宁熙在侯府的住处唤作乐游院,每每回来,母亲都提前吩咐人打扫妥当。

被褥都是新晒过的,铺床的丫鬟春桃笑道:“夫人听说郎君近来睡不安稳,特意着人送了些安神香来,奴婢可要给郎君添上?”

明日是休沐,顾宁熙颔首应好。

月光如水映入窗格,清香袅袅间,榻上人得了一夜好眠。

养足精神,翌日顾宁熙换了月白色的圆领锦袍,于巳时出府赴约。

惯例是在清茗茶楼二层的雅舍,顾宁熙到得早些,点了一壶清茶。

连廊的窗子半开着,可以听见茶舍一楼的说书人已经开锣。

顾宁熙稍稍侧耳一听,说的还是昭王殿下在汜水关一战擒两王的胜绩。这一折戏近来风靡京都,道一句妇孺皆知不为过。

“等久了?”

顾宁熙抬眸,见到表兄身影,笑着摇了摇头:“我要了一壶碧螺春。”她本就是想出来散散心,故而提前出府。

孟庭在她对侧落座,并不拘喝什么茶水。

顾宁熙为表兄斟茶,当年母亲与外祖家失散,多年来打听不到家中亲人的消息。本已断了希望,不曾想表兄如此争气,在南征中立下战功,官拜五品云威将军。

顾宁熙与表兄在朝堂上相见,很快确认了彼此的身份。母亲得到消息后大喜过望,宣平侯府也爽快地认下了这一门亲戚。

外祖父与舅舅皆已不在人世,表兄就是孟家的顶梁柱。他在京都置了宅邸,前年将外祖母与舅母一同接入京中安养天年。

时隔十余载,孟夫人再度与母亲和嫂嫂相见,相拥时喜极而泣。

顾宁熙虽与表兄自幼不识,但许是亲缘使然,二人很快熟悉起来。

表兄及冠时,授他兵法的孙老将军为他起了表字。

便是梦境中昭王唤的那二字,“铭轩”。

按理来说,昭王应当不知道表兄的字。

察觉到自己在想什么,顾宁熙不自觉摇了摇头。这本就只是她的梦境,她竟还试图在梦中讲道理。

“怎么了?”孟庭语气关切。

“我在想昭王回京的事罢了。”

顾宁熙在表兄面前从来无需掩饰太多,于她而言,他远比顾家同姓的宗族兄弟更值得信赖。

孟庭亦然。他略知晓宣平侯府中事,尤其宁熙女扮男装一事姑母不曾隐瞒他。

台下说书人正讲到战场关键处,民间消息口口相传,总有夸大之嫌。

直到今日,顾宁熙也未能知晓这场战争的全貌。东宫那边自然只有寥寥数语,生怕对昭王的功绩多夸耀半分。

自从三年前一别,顾宁熙也刻意回避着他的消息。

“表兄给我讲讲吧。”她道。

“好。”孟庭为武将,对这场天下闻名的战役有更多独到见解。

面对顾宁熙,他尽力将战事讲得简洁易懂些:“昭王此役,本是为擒洛阳王行满。”

王行满于乱世起兵,据河南之地,自号为郑王,拥兵二十余万。

“洛阳城乃三朝古都,有十万精兵把守,钱粮充足,易守难攻。”孟庭指尖沾了茶水,在案上绘出简易地图,“昭王殿下未正面强攻,而是出奇兵沿途拔除洛阳城周围粮仓、卫城,封黄河北岸口,于去年秋对洛阳城形成合围。”

洛阳成为一座孤城,将领多有逃出城门投降者,洛阳城破不过时间问题。

偏偏此时,王行满秘密遣使出京,以重金向夏王刘建安求援。

河北之士多义气,刘建安也恐唇亡齿寒,率十万精兵来援。

说书人一拍惊堂木:“却说洛阳城中王行满仍在负隅顽抗,夏贼大军又近在眼前。昭王殿下陷入两难境地,若不撤兵,则受郑夏两军合围,腹背受敌;可若撤兵,洛阳一役功亏一篑,只怕日后再没有这般好的机会。”

昭王手下将领分作两派,围绕撤兵与否争论不休。

孟庭道:“军情迫在眉睫,昭王命手下将士继续全力围困洛阳,自己则点起玄甲军,奔赴汜水关开战刘建安。昭王殿下以三千五百铁骑大破夏兵十万大军,刘建安降。”

眼见着援兵成了阶下囚,内外交困的王行满旋即出城投降。昭王一战擒两王,荡平中原,扬名天下。

京都形势再掀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