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一只橙子里的蟹羹见底,但扶苏还是珍惜地把橙皮里剩余一点汁水倒在粟饭上,沾一点酱汁,吸吸呼呼、狼吞虎咽了起来。
“吃慢点儿,别噎着。”
曹皇后话音刚落,就看到扶苏搁下的玉碗,里面空空如也的。
“就这么爱吃?”
“当然了。”扶苏郑重其事地点头。这可是穿到宋朝为数不多的好处。无工业污染纯天然的阳澄湖野生大闸蟹,他以前想吃还吃不到呢。
“知道你喜欢,没想到这么喜欢。莫非以后肃儿要当个老饕不成?”曹皇后打趣了一句,就让婢女把人牵出了花厅去。
成王殿下自从能独立用膳起,凡吃饭之后必然要散步消食的,还扬言这样能活到九十九岁。这也成了坤宁宫人人皆知的惯例。
扶苏行了个礼拜别了母亲。临出门之前,他听到曹皇后的声音在身后面响起:“肃儿,就算读书了也要保重身体,不可劳损神伤。”
出门散步消食了有一会儿,扶苏咂摸出曹皇后这句话不对劲的地方来。
就说寻常人家,儿子要去读书,做母亲的会不寄托一点谆谆厚望,只说让人注意身体吗?何况他们还是真有皇位要继承的家庭。
是怕我压力太大了吗?还是说,她知道会开口勉励的人不缺她一个,所以才只说让他感觉安心的话。
不管是哪一种,扶苏的心口都暖融融的,像是浸在了温泉水里面,说不出的熨帖。
但是……
隔着一道敞开的轩窗,曹皇后的目光追随着穿巡于丛簇的花树中,矮矮小小的豆丁。
倘若对一个志不在此的孩子说,你读书千万要努力,会怎么样呢?肃儿那孩子,一定会为了她的话勉强自己吧。
就算曹皇后不知道读书本就是扶苏为了妙悟勉强自己的结果,可谁说以前类似的事情就没有发生过?
对一个母亲来说,看懂孩子心思并不难。
官家的膝下仅肃儿一个健康的儿子,从前他也不是没有立过嗣子的,但自从肃儿出生之后就没人提过,仿佛宫中的所有人同一时间都集体失忆。
官家对肃儿的期望远不止于成王,这已然是个公开的秘密。但对于曹皇后来说,肃儿是且仅是她的儿子。她从分娩的那一刻就发下宏愿,要让襁褓之中的孩子一生平安喜乐。
去资善堂念书,瞧肃儿的口吻,多半也不情愿又不得已为之的吧?但万幸之处在于,至少伴读是他自己亲眼挑中的,陪伴在身边不至于让他太孤单。
所以,就算李家人和曹皇后的立场相悖,她也没有多置喙一个字。因为那是肃儿看中的人。
但是,若是有一天,肃儿的志向和官家的期望正面对上了……
曹皇后缓缓地,重重地抓紧了袖口。
———
思考完曹皇后的话,接下来就是扶苏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了——该怎么读书?
首先,好好读书肯定是不可能的。就像他刚才说的,资善堂和前朝的关系极其紧密,他可不能把名声传到前朝去了。
宋朝可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到时候,皇帝属意他当太子,士大夫集团也属意他当太子,他就连一点拒绝的余地也没有了。
那就当差生?后进生?
但是,扶苏悲哀地发现,他两辈子都是纯纯的优等生。对于差生该怎么当,根本就没有概念。
第一世他是公子扶苏,来自父皇、亲友,门人的诸多厚望加诸身,他不存在除了优秀以外的选项。
第二世呢,扶苏转世的身份是个孤儿,开局福利院,为了能赚到足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维持生活,不得不用一颗两千年前的脑子玩命地理解什么是线性代数,什么是马克思。
扶苏为难地搓起了自己的脑袋。
“哎呀,成王殿下,您突然在干什么呢,快别搓啦,头发都要掉啦。”身边的宫婢被吓了一跳,惊声叫了起来。
扶苏仗着头发多,充耳不闻。
就在手指和头发的摩擦声当中,他陡然迸发了一个绝妙的灵感。就算他自己不会当后进生,模仿他认识的后进生不就行了吗?!
好主意!
扶苏眼前一亮,立刻掰起了小指头,历数起自己认识的可供模仿的对象。
首先,普通程度的后进显然是不够的。毕竟他的身份是金贵的皇子,稍微笨一点、呆一点也会有人帮忙遮丑。所以,离谱的程度必须要很大才行。
要说两世以来后进得最彻底的嘛……
嗯……胡亥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