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华夏五千年神话7
养也”,地位越来越卑下,与商代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地位卑下,也让女神们的形象屡屡遭受更改。
.
“商朝的女子都还可以自由为官,没想到反而是周朝,才开始有了对女子的约束。”
班昭作为史学世家,自然是看过周朝史书,正因为看过,听到天幕颠覆性的商周历史,才觉得三观碎的需要重新整理。
“周朝是君子之国,天幕怎么说成这样?”对面,班固皱眉发出不认可的声音,对天幕也有些意见了。
班昭眼神复杂地看着兄长:“对于男性而言,自然是君子之过,是理想之家。但是对于女子而言,并不是。”
班固不可思议地看向妹妹:“你写书就写书,总不至于还想封官封爵吧???”
在家写书,或者在外写书,班固一直是身体力行的支持,但是涉及到封官封爵,甚至涉及到日后女子可能抢走男性的爵位继承权,班固本能地反对。
兄长越是这样,班昭越是心凉:“怎么,男人可以追求封王拜相,女子为何不可?”
“女子要生育……”班固下意识说道,看到妹妹的表情,语气顿了顿,变得委婉起来,“女子生育有风险,万一难产,就算有官职有爵位,不就什么都没了!”
班昭仿佛第一次认识兄长一般,不可思议地看着对方:“原来男子知道女子生育有风险,那还要把女子关在家中使劲生?”
班固一时哑然。
这,谁不知道,但是总不能家族没有子嗣、不开枝散叶吧……
班昭想到了更多,一会儿心脏跌碎成一块
() 块(),曾经对身边男性长辈的各种好的印象碎成了稀巴烂∵()∵[(),碎片扎的自己生疼;一会儿又感觉碎片废墟之中,有着新的力量诞生。
这一次,这种力量无关家族、无关父兄,是她自己独有的力量,是女性被人强行隐藏了许多年的力量。
它终于等到了时机,可以萌芽了!
【周秦之际诸子百家为了追溯文明的源头,几乎把所有事物的源头都托附于古代传说中的各族始祖黄帝或神农。把许多发明归于黄帝,只不过是诸多伪托中的一种罢了。】
【汉朝时期,因为儒家,对黄帝的崇拜推到了巅峰,也就有了后世的各种三皇庙、黄帝信仰。】
【我们的文明,是经过一代代的书写,编纂,最后呈现出现在的面孔。】
【不仅仅是优秀的女性,甚至是男性原本的斗争,也被篡改了原本血腥的阴谋,改得更符合统治者的需求。】
天幕说到这里时,众多皇帝心头一紧。
刘彻表情凝重,预感到天幕或许会说什么动摇帝王统治的话语。
天幕如他所料,放出一些文字,一些让许多儒生神色大变的文字,一些在后面的朝代引起轩然大波的文字!
《韩非子·说疑》曾记载:“舜逼尧,禹逼舜。”
唐人张守节续补《史记·五帝本纪》,作《史记正义》,引用《竹书纪年》文曰: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天幕特意为之注释:
《竹书纪年》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古本《竹书纪年》,一个是后人伪作的今本《竹书纪年》。《史记正义》引用的正是古本,也被认为是可信度更高的先秦原作。
《竹书纪年》是先秦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夏、商、西周、春秋时的晋国以及战国时的魏国的历史。不同于后世史书,不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指导思想,也不会有春秋笔法为君王和亲者美化,大量记载了古代“放杀”的历史,比如书中记载了启杀益、太甲杀伊尹等事件,与儒家史书内容很有出入。
也因此,在后世被儒家多位贬斥为“荒诞”之作,但是在现代史学家非常重视。
唐朝时期,还没有经过文字狱的《竹书纪年》还流通有原本。到了宋朝,古本《竹书纪年》经历了散佚和重编整理,可信度和史料价值开始大大降低。
从汉朝以前的记载能看出,部族之间的首领更替根本不是和平演变,但是到了汉朝以后,就变成了理想化的“禅让”。
《庄子·盗跖》记载:“尧杀长子。”
儒家为了开脱尧的罪名,于是让丹朱背负了“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和“不肖”的恶名,这样尧杀长子就不是不慈,而是大义灭亲。
但是在儒家的其他史书里,也有说因为丹朱品行不好,尧才禅位于舜。那么尧到底杀没杀儿子丹朱,也成了千古之谜。
【神话由违伦理到合伦理的嬗变
() ,反映出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伦理道德的要求,这首先是一种政治需要,与儒家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吻合,反映出封建□□和集权的特点,约束的是整个社会要求遵从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君臣制度。】
【神话被有心人篡改,又被无心人无心地接受了,最后就形成了大众所知道的模样。】
“尧舜禹汤,圣贤之君。现在还说得出口吗?”
刘娥看着完全与自己看过的传说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