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狐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78 章 华夏五千年神话8

第 178 章 华夏五千年神话8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紫姑原本是清白女子,后来先是嫁给伶人,后来寿阳刺史害死她的丈夫,强娶紫姑为妾,结果大妇不容,又把可怜的紫姑害死。】

苏轼:“……”

终究,还是被点名了。

【除了苏轼,沈括、洪迈、王灼等文人的诗文中多有描写。】

【从这些文人的作品中能看到,紫姑已经变成了才女,擅长诗歌词赋,才思敏捷,多才多艺,问神仙鬼佛之事都能回答。

这个时期,紫姑成为了文人占卜的风雅趣事,不再局限于正月十五,日常嬉戏玩闹,颇有些类似现代的大胆学生请碟仙游戏。】

天幕先放出古代,众多文人快乐地喝酒,吟诗作对,酒到酣处,开始玩扶乩。

扶乩有多个名字,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

主要来源,就是“卜紫姑”,放在魏晋南北朝,叫做“迎紫姑”。

南北朝时期,迎紫姑的仪式还比较郑重。

每逢正月十五,妇人会准备好人偶,放置在茅厕或猪圈。或者以箕、帚、草木,着衣簪花,请紫姑神降附。

这个过程中,妇人们需要用手紧紧握住“人偶”或者“箕”,感受到“人偶”或者“箕”动了,就是紫姑神降临。

紫姑神降临后,妇人们会向紫姑神倾诉自己的心事,或者替未出嫁的女儿L祈祷美满姻缘。

如果人偶大动便是吉,若上仰着不动则判断为凶。

随着时代的发展,“箕”被替换成各种形式,也有妇人请紫姑神时替换成“笔”或“筷子”,让两孩童抬起,使其写字。

也有妇人单独请紫姑神上身,用手中笔撰写文章等。

到了宋朝时期,开始娱乐化,成了酒后常常玩耍的游戏。

一群文人在酒桌上,手握在一起,齐齐捏着一支蘸了墨水毛笔,毛笔下变成了白纸。

突然,笔一动。

“紫姑紫姑,我要问科举!这次我能不能中举!”

“紫姑紫姑,我要问婚事,我能不能被贵人榜下捉婿?”

“紫姑紫姑,我要问子嗣,我娘子这一胎是男是女?”

……

祈愿的声音跨越时空,来到了现代。

穿着统一校服的年轻学生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特意关了灯,只点了蜡烛,显得气氛阴森森。

() 一群学生的手握在一起,手里捏着一支中性笔,笔下是一张白纸。

突然,笔一动。

学生们慌张之中,还带着几分刺激:

“笔仙笔仙,我要问高考,我高考能考上大学吗?”

“笔仙笔仙,我要问爱情,我能找到男朋友吗?”

“笔仙笔仙,我要问家庭,我爸妈真的要离婚吗?”

……

声音交叠在一起,传向更遥远的地方。

从华夏传入日本,由日本传入荷兰,再由荷兰传入欧美各国。

清朝,雍正年间,少年时期的纪昀纪晓岚找上堂兄:“堂兄堂兄,夏天好无聊,我们来卜紫姑吧!”

在西方,同样是清朝雍乾时期,未来的科学家以及“进化论”另一位提出者华莱士,神神秘秘找上好友达尔文:“我带来了一项来自东方的神秘游戏……”

【我们可以看到,宋人玩的“卜紫姑”就是“笔仙”的前身,不过也是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迎紫姑”。】

【但是,宋人其实并不相信紫姑的存在。】

看到天幕呈现出自己的模拟形象,纪晓岚有些尴尬:“其实,我也不相信,所以只是跟堂兄玩闹而已。”

至于年少胆大,故意挑战刺激什么的,不提也罢。

反正现在成年人的自己是不相信的。

【苏轼在《东坡志林》卷三中有写,陆游也在多首诗词中表明紫姑子虚乌有,朱弁在《元夕有感》中直接告诉世人:“紫姑无用卜,市世事正悠悠!”】

【与其说是他们崇拜紫姑,或者美化为对弱女子的怜惜,不如说是一种文人的幻想。】

不光是苏轼、陆游等人,沈括、李商隐等许多文人都玩过卜紫姑,但是只当做游戏,根本不相信紫姑神的存在。

听到天幕的说法,李商隐摸摸头:“紫姑神也不能真的帮人实现心愿,也不能真的占卜吉凶,难道不是假的吗?”

【随着宋朝民俗文化的发展,许多神明开始日常化,紫姑也不例外。沈括《梦溪笔谈》、张世南《游宦纪闻》、洪迈《夷坚支志乙》、郭彖《睽车志》、苏轼《东坡续集》等,都记载时人请紫姑神事。有的还说紫姑有扶乩之术,紫姑已变为乩仙,卜紫姑成了游戏。】

【比如南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云:“请紫姑,以著插筲箕,布灰桌上画之。”我们能看到,这个时候的“请紫姑”与现代的请笔仙很相似了,也不再局限于厕所。】

【民间出于自己的需求,让紫姑开始担负起更多的期望,处处都可以“迎紫姑”。】

【除了常规的求子、求姻缘、求桑蚕农耕、求才华的事,南宋洪迈《夷坚支志庚》还记载了紫姑受栗七官人所请,帮助神断屠信生杀女子,碎尸投江案,找到真正凶手的事。也就是说,紫姑还成了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